这个擅长搞“地下工作”的实验室常年与灾害较量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提供支撑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92岁高龄院士每天7点半出现在实验室
第004版: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报道⑥
上一版 下一版 
这个擅长搞“地下工作”的实验室常年与灾害较量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提供支撑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92岁高龄院士每天7点半出现在实验室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事

92岁高龄院士每天7点半出现在实验室

本报记者 张亦筑

  走进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大厅,“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八个红色大字,立马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大字下面,还有题字人“鲜学福”的名字。

  “这是鲜学福院士题的字,也是我们的座右铭。”实验室副主任姜永东说。

  时至今日,9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鲜学福,仍然会在每天7点半出现在实验室,在办公室看书学习,关注国家大事和学科前沿动态,毫无保留地给学生后辈进行学术指导,甚至是修改论文。

  姜永东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8年3月的一天,鲜院士的博士生殷宏来到他的办公室,把6万余字、120多页的论文交到导师手里。

  让殷宏意外的是,十天后,除了把修改后的论文返还给殷宏,鲜院士还手写了两页纸的修改意见。论文的每一页,都布满了用铅笔写下的修改批注,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橡皮擦反复擦拭的痕迹,显然,这是鲜院士反复斟酌留下的。

  看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想象老师伏案修改论文的样子,殷宏既心疼又感动。

  “鲜院士是实验室的‘定海神针’。在他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实验室的年轻人也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姜永东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