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 云端花海马拉松16日开跑巴南 美!2000亩玫瑰绽放“空壳村”发展乡村游贫困村变身“后花园”科技助力 小花椒成大产业扎根乡村 传播农耕文化铜梁 多!60种桑葚任选渝北 甜!300亩枇杷熟了涪陵 辣椒“漂浮育苗”长得好奉节 “三峡第一村”开园
第008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万盛 云端花海马拉松16日开跑
巴南 美!2000亩玫瑰绽放
“空壳村”发展乡村游
贫困村变身“后花园”
科技助力 小花椒成大产业
扎根乡村 传播农耕文化
铜梁 多!60种桑葚任选
渝北 甜!300亩枇杷熟了
涪陵 辣椒“漂浮育苗”长得好
奉节 “三峡第一村”开园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候选案例⑧
垫江沙坪镇毕桥村:
“空壳村”发展乡村游

本报记者 吴秀萍

    箩篼湾成为没有围墙的公园。 (受访者供图)

  “嘭嘭嘭”砍竹,“唰唰唰”划蔑,经篾片打方底,四方对角插竹片,层层加篾后再以浑圆的竹条锁口……

  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箩篼湾69岁的黄俊成对编箩篼的流程再熟悉不过。当地村民编织箩篼售卖以补贴家用,因此才有了“箩篼湾”的小地名。

  而今的箩篼湾,入口便是一座以竹子搭建的拱门,一盏盏箩篼形状的太阳能路灯高高树立在路旁,一座座白墙灰瓦的院落村舍整齐排列。湾里一步一景,连打卡的游人也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然而,这里也曾经是一个“空壳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产业,村里的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风景怡人的箩篼湾孤独地美丽着。

  转机出现在2013年。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在垫江县落地,毕桥村成为基地的核心区域,从传统的水稻种植向水稻制种转型,绿色发展之路逐渐起步。村民黄中华至今还会向游人热情地介绍:“袁隆平团队的专家在我们村里待了很久呢!”一片片良田恢复绿色生机,稻香飘送,村庄开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2018年,垫江县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毕桥村跻身5个县级试验示范村之一,当地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毕桥乡愁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毕桥公司),从承办乡愁旅游文化季等节庆活动,到鱼塘管理、小卖部销售、微菜园运营、农家乐经营等,一应俱全、多点开花。全村682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大家平日到毕桥公司务工,年底还能享受分红。

  近几年周边建设项目多,毕桥公司业务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最直接、最快捷的渠道,公司每月用工量稳定达到1000人以上。目前,村民的年均收入已经从前几年的约1.3万元增至2.8万元。

  村民素质美才是美丽乡村最靓丽的景致。钱袋子鼓起来之后,如何促成村民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如何保持院落的干净整洁?

  村里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村民院坝会、村干部入户宣讲等方式,提高村民思想上的认识。针对群众文明习惯改变难、思想接受慢等实际情况,村里细化实行“五看一比”治理方式。一系列探索实践后,毕桥村先后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美丽的景色背后掩不住的是乡愁。吸引了人气后,要做出特色,还必须用文化来铸魂。上圆底方的箩篼,包容规矩,当地提炼了“勤劳、善良、包容、坚韧”的箩篼精神,依托箩篼湾的历史,以乡愁文化为核心理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一个“四季花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

  “五一”期间,毕桥村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一处院落、一段小径、一缕阳光,都定格为游人记忆里最难忘的片段。

  淳朴的黄俊成敞开家门,乐呵呵地端出一缸自制的茶水,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