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命的礼赞》译后记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写有趣的故事不因梦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第007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下一版 
《细胞生命的礼赞》译后记
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
写有趣的故事
不因梦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因梦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江南三部曲》读后感
唐利春

  在四月的春光里,读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陷入一个个引人入胜,曲折离奇的故事里,看见花开,看见水澈,更于无声处感受花落的寂然,听见梦想破碎的声音。

  《江南三部曲》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三部曲分别是《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三部作品,三个故事,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题材,独立成篇,却一脉相承,讲述祖母、父亲、儿子三代追梦人发生在花家舍、普济与梅城的故事,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厚重历史紧密结合,再现百年中国的历史变迁。

  《人面桃花》为三部曲开卷之作,它将时代背景安排在了国民革命早期。小女子陆秀米的疯子父亲走下楼,独自离开陆家,随后她的人生彻底改变。她遇到心爱的人,却只能阴阳相隔,出嫁被绑架,受人启迪与花家舍结缘,投身大同建设,直至希望破灭后历经内心的挣扎与徜徉。

  陆秀米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她忧国忧民的意识,置生死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敢为人先的精神,却值得敬佩。

  《山河入梦》聚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南农村,陆秀米的儿子谭功达成为梅城县县长,修水库、开凿大运河、建公园,改革习俗。他的心上人姚佩佩孤身一人逃亡荒野,他自己被贬花家舍,却发现梦想不知不觉地在此地实现了。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个叫“梦想”的东西支撑。有的人梦想很近,努力奋斗就能实现;有的人梦想很远,如同空中楼阁般引人向往却虚无缥缈。但能享受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过程,那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也许那是支撑着你在世界上坚强下去的理由。

  《春尽江南》是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作者把笔触对准了当下。谭功达的儿子、诗人谭端午有着高学历,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乌托邦里,疏远社会,沉醉在音乐、阅读、诗歌之中。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广泛透视了个体在剧变时代中面临的问题。

  拥有梦想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身处时代洪流之中,必须懂得直面现实的浪潮,才能抓住改变和成长的机会。

  《江南三部曲》犹如江南的梅雨季节,细腻、湿润而雅致,带有一丝迷人的梦幻色彩。三部曲的主人公虽然时隔半个世纪,但他们对梦想的执着却有着相同的精神传承。《人面桃花》中的秀米和秀米们没有因为牺牲就放弃梦想。《山河入梦》中的谭功达即使被抛弃、被埋没,也保持对梦想的初衷和激情。《春尽江南》中的端午,在迷惘和徘徊中“颓废”,但有操守、有坚持,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花家舍,一个充满江南诗意的名字,是秀米一家三代人都想将之变为自己理想世界的地方,伴随着书中人物一次又一次的梦起梦落,它最终淹没于尘世喧嚣之中。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人类因为梦想而起航,因为梦想而进步。成功者,凤毛麟角,但每一个失败者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学习。

  格非说∶“我希望读者在看《江南三部曲》的时候能够从作品里面找到他自己,看到他自己的灵魂。”

  诚然,我们人人都有梦想或都曾经有过梦想,但在现实的摸爬滚打中,生活工作的压力,肩膀上沉重的负担,渐渐磨平了棱角,羁绊了我们曾经的梦。于是,忙碌的状态让多少人忘了梦想,忘了自己,甚至忘了生活。

  人生是一场花开的过程,也是经历风雨的过程。每一朵花都有存在的价值,只要希望不灭,希望在一代代鲜活的人身上。

  时代的脚步,总是在不断跨越艰难险阻中愈发坚实。让我们从《江南三部曲》中,回望历史,探寻巨变,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