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垫江长龙镇龙田村,村民谭道恒拿着扫帚将门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之后又忙着给门前的月季、三角梅浇水。
谭道恒的家所在地是一个古院落。青砖、灰瓦、马头墙……一排排独具明清风貌的农家小楼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漫步其中,村道整洁干净,房前屋后花草相间,整个院落散放着恬静、古朴的人文气息。
“好环境需要大家爱护。以前我们都没这意识,现在大家都自觉了。”谭道恒告诉记者,龙田村曾是长龙镇有名的“后进村”,村里没有统一的排污设施,大部分村民靠挖条沟渠排放污水,一到雨天,沟渠就容易堵塞,污水四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龙田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乡贤引领、积分评比等方式,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还引导村民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2019年,龙田村被纳入垫江县乡村振兴示范点,村里首先组织党员干部对公路沿线的沟渠、垃圾进行了统一清理,同时整合政策资金,推进农房“改厨、改厕、改风貌”,在村民房前院后铺设了排污管网。
“人居环境整治光靠政府使劲儿还不够,关键得把老百姓发动起来,提高村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联系龙田村的镇纪委书记黄成平告诉记者,他们请出了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辈子”组成劝导队,在文明乡风、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作用。
“垃圾不要到处乱扔,房前院坝要保持整洁。”每天,劝导队都会拿着小喇叭在村里边走边喊,遇到实在“不听招呼”的,就上门做工作。
有几户村民就习惯在院坝散养家禽,夏天鸡鸭粪便引得苍蝇蚊虫满天飞,邻居们也苦不堪言。“老辈子劝导队”成立后,队员之一——68岁的谭光银决心要把这几个村民的思想扭转过来。谭光银为人正直,又当过社长,在村民中颇有威望。
“谭老辈子一进门就抡起扫帚、拖把,打扫鸡屎鸭屎。”在院坝散养了30多只鸡鸭的唐兆纯告诉记者,一开始,他还是有些抵触,但谭光银每天都来。
“你想,‘老辈子’每天都来帮我做清洁,还跟我讲道理、谈想法。我再啷个也不好意思噻。”唐兆纯渐渐意识到自己不对,便在屋后重新修建了圈舍,对鸡鸭进行圈养,“现在院坝干干净净的,我自己住起也安逸。谭老辈子说得对,环境卫生靠大家,我不能给村里拖后腿。”
为了提高村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打扫”为“我要打扫”,村里还建立起奖惩机制。每个月,村委会都要对农户的卫生状况进行打分评比,并将分数折算成五角星,贴在村民家门口,分数越高,五角星就越多。习惯成自然,慢慢地,爱护环境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不仅随手乱扔的现象少了,一些村民还在房前屋后种上花卉、绿植,美化村容村貌。
龙田村还结合本土翰林文化,在主公路沿线,打造了乡村振兴古院落,目前已复原了翰林学堂。接下来村里还将对院落环境进行提档升级,在道路两旁安装路灯、配备休闲椅、栽种景观树等,并鼓励村民发展民宿旅游,把田园风貌、人文风情等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