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 “平安驿站”微治理探索初见成效璧山 着力培育集成式创新创业“母体”梁平 学生画春天 亲近大自然大足 垂丝海棠花正艳大渡口 五彩斑斓油菜花忠县 “忠橙”常态化出口新加坡彭水 小小绣花针“挑”起扶贫重担万州 脱贫夫妻上大学潼南 大石桥水库下闸蓄水
第014版:区县头条
上一版 下一版 
渝北 “平安驿站”微治理探索初见成效
璧山 着力培育集成式创新创业“母体”
梁平 学生画春天 亲近大自然
大足 垂丝海棠花正艳
大渡口 五彩斑斓油菜花
忠县 “忠橙”常态化出口新加坡
彭水 小小绣花针“挑”起扶贫重担
万州 脱贫夫妻上大学
潼南 大石桥水库下闸蓄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州 脱贫夫妻上大学

  两年前,许传良从来没想过年近半百的他和妻子丁运淑能走进大学校门。

  不满足的脱贫户

  因妻子患心脏病,手术治疗花费10余万元,再加上要供两个孩子读书,许传良一家在2013年成了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引导许传良种李子、搞养殖,为他安排公益性岗位……2015年,许传良家脱了贫。

  摘掉了“贫困帽”,日子慢慢好起来,但许传良心里总觉得缺了点啥。他翻来覆去细想了很久,发现自己并没有过硬的技术,也不懂经营,更没有发展新产业的能力。驻村干部知道了他的心思,动员他报考大学。

  “考大学?”许传良愣了一下,那不是孩子们的事吗?一把年纪了还能上大学?经过驻村工作队的仔细讲解,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为了给乡村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林村的帮扶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于2019年4月在村里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白土分院,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后来,依托国家高职院校扩招的契机,学校又在这里设置了大专学历教学点,鼓励当地符合条件的村民报考读大学,对农民及农村从业者实施系统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半百夫妻进校园

  “有大学文凭,不仅学费由政府垫付,还有国家助学金。”驻村工作队员的一席话让许传良和丁运淑动了心。

  2019年新学年之前,两人兴致勃勃来到学校,参加入学考试。2019年10月,夫妻二人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正式成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大学生。

  最初几节课要在位于万州城区的校本部上,一把年纪的两人放下锄头穿上正装,拿着书本和十八九岁的年轻娃娃一起走在校园里,颇有点格格不入。进到教室后,他们特意选了个后排不起眼的座位坐下,认认真真地听课、记笔记。

  亲友们跟许传良夫妻俩开玩笑:“一把年纪了还跟娃娃一起读大学,好意思不?”“有啥子不好意思,年纪大一样可以搞学习!”许传良把头一甩,径直走开。

  许传良说,选择读大学,一来是为了圆年轻时没有完成的“大学梦”,二来是发现现在要在农村搞产业,光靠经验不行,必须要有文化、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懂政策。

  乡邻争相考大学

  为方便农民学生学习,学校采取网上教学和送教上门的方式,方便学员半农半读。许传良夫妇白天忙着干农活,晚上忙着上网课。

  去年8月,正是大林村水稻收割的时节,学院把收割机开到了大林村的稻田里,授课老师边讲边做,学员们边听边学。没多久的功夫,善于钻研的许传良便能独自开着收割机帮合作社收稻谷了。等水稻收割完,一结工资,挣了3000元。拿到钱的许传良笑得合不拢嘴,给亲友们报喜:“你们看,读大学还是有用处吧,这么快就见效益了。”

  受许传良感染,越来越多的乡邻学习热情被激发。如今大林村已经有12名农民通过了考试,成为了大学生。

  三峡融媒体中心 应凤林 荣腾龙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