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应标本兼治她带着一封老农的信参加两会校外培训班上不上?怎么上?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教育不应止于分数
第006版:聚焦2021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应标本兼治
她带着一封老农的信参加两会
校外培训班上不上?怎么上?
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
教育不应止于分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走笔

教育不应止于分数

刘江

  今年全国两会,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就这样进行回应:“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

  上学时候,有句话广为流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会这么想,很大程度上源自老师和家长是这么认为的。对分数的过分看重,让学生沉浸于书山题海,更让家长们争先恐后为课外培训掏腰包,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

  家长为教育焦虑,学校为升学率担忧,背后都是在被“分数”这个指挥棒牵着鼻子走。教育不能排斥分数,但也不应止于分数。然而,由于评价机制的单一化和畸形化,分数成了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尺。学校过于关注升学率,重分数轻素质,教育参与各方就难免会向其靠拢。现实语境中,家长和孩子主动或被动地认同这句话:无论你绘画有多好,歌声有多动听,三分球有多准,都不及隔壁孩子一张满分试卷收获的赞美多。这种评价上的成见,加剧了分数赛道上的激烈竞争程度。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直言:“孩子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是孩子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相信每一位在朋友圈转发这段话的家长,都在内心产生了共感共鸣。和分数相比,家长们更关心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所谓合格,不仅是分数上的一时之得,更要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

  “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破除教育领域的顽瘴痼疾,实现这种“唤醒”,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着眼长远,从当下做起,共同努力。教师、家庭、社会,每个环节都应朝着立德树人这个目标迈进。当教育的过程成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熏陶,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这是社会所乐见的,也是家长和孩子所期待的。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