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 |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 |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本组图片由新华社发 |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分别就社会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如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科技体制改革怎样深化?
基础研究是科研的总开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提升基础创新能力。王志刚表示:“我们经常讲到产业链、供应链有短板弱项,如果追踪溯源,就是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王志刚表示,国家创新体系中基础创新的比重和位置越来越重要、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更加合理,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格局也正在形成。
“同时,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铁基超导、干细胞、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等领域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王志刚说。
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更加注重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研究、建立基础研究中心和平台……此次“部长通道”上,王志刚用五项具体举措,向大家概括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的着力点。
面对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王志刚说:“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围绕着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能够构建法律、政策、社会环境,以及如何能把国家的科技投入、全社会的科技投入用出更好的绩效等方面来展开。”
“下一步,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一是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以科研评价为抓手来持续推进,要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王志刚说。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面对有关完善区域创新布局的提问,王志刚表示,区域创新、地方创新是国家整个创新体系和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国家发展战略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发挥高新区辐射带动引领作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基层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各界在党中央领导下奋力抗疫,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王志刚表示,下一步针对疫情防控,科技领域要有更多的支撑方法、支撑手段和支撑技术。
“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实际上对这种重大传染病来讲,科技要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科研攻关要持续进行,各种科研活动要科学布局、持续展开,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到时候束手无策。”王志刚说。
怎样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中小企业将有哪些帮扶?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对经济发展全局至关重要。
“我国制造业比重在2006年达到32.5%以后,逐渐下降。但是有个大背景,就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提升。”肖亚庆认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不仅要把制造业的总量进一步提升,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就是保持产业链完整,把弱项和短板补齐,使得在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支撑,都不能“掉链子”。
其次,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进一步提升,要对传统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重复建设,要防止“一哄而起”。同时要鼓励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发展龙头企业。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久久为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和各方的合作,实现更加国际化的发展。”他说。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的市场主体,在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去年以来,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各方面密集出台了许多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做精主业。
肖亚庆说,工信部将把已有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见到实效。他还强调,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我们将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各方面服务。”他说。
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肖亚庆说,当前工业经济正向着数字化大踏步迈进,发展数字经济,要将基础进一步夯实。
“今年以及未来五年,我们将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5G垂直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他说,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在网络的覆盖面和便捷程度以及用户体验方面不断加强,同时加快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的融合。
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谈及工业互联网,他提出,未来几年要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打好,通过工业互联网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扩消费如何发力?高水平开放怎么推进?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为39.2万亿元。如何判断今年的消费走势?
在王文涛看来,随着我国对疫情控制持续向好,经济复苏持续向好,以及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今年消费预计将呈现恢复性的快速增长。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并明确,稳定和扩大消费。
“商务工作联通国内国外,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王文涛说。
他表示,未来商务部在扩消费方面,将升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平台,改善消费环境。比如,改造提升步行街,打造特色商圈,鼓励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让消费下沉,解决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方便老百姓。
再比如,在乡镇建立商贸中心,实现电商全覆盖,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服务农村,以更好扩大农村消费。
“商务工作涉及流通和消费,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大有可为。”王文涛说,关键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于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扩大消费,把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变成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吸引国外资源要素的引力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新的一年,我国对外开放如何迈出新步伐?
王文涛用几个“更”字来概括——开放大门更大,开放平台更实,开放环境更优,开放合作更深更广。
他表示,商务部未来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为平台,逐步走向以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为主的制度型开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
关于RCEP生效实施,王文涛表示,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技术准备方面工作,以确保协定生效时可以马上实施。商务部还将加大对协定的宣介培训力度,确保协定能真正惠及企业、造福百姓。
“畅通双循环,更重要的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王文涛说,在此基础上,促进双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即产业相融、市场相通、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