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阳庚华在办公室工作。(受访者供图) |
“拿到这个认定结论,就如同吃了定心丸!”日前,拿到工伤认定结论的李正明说,他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了,这下可以安心养伤了。
原来,今年1月,李正明在执行公司送货任务时,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膝盖受伤严重。住院期间,李正明一直担心费用问题。
为李正明作工伤认定的,是永川区人社局行政审批科科长阳庚华。由于李正明行动不便,阳庚华便来到医院,跑前跑后,很快便把工伤认定结论送到李正明手中。
李正明的案子,只是阳庚华处理的3万多件工伤案件中的一件。2006年,阳庚华考入永川区劳动局,在工伤认定第一线一干就是14年。如今,作为审批科科长,阳庚华角色变了,管理范围大了,但工伤认定这一敏感而特殊的工作始终是他关注的重点。
“工伤认定的难点在于案件数量多,案情复杂,取证困难。”阳庚华坦言,工伤认定直接牵涉因工受伤这一特殊群体的权益。而实际中,这一群体常常是弱势群体,稍有疏忽便可能使他们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为此,阳庚华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像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个群众,用真情为他们服务,用专业捍卫他们的权益”。
去年冬天,一位衣着朴实的男子找到阳庚华说,他是一名保安,在上班途中遇到了车祸,出院后一直干不了重活。“单位没给我参保,同事又怕得罪老板不愿为我作证,我这种情况能算工伤吗?”男子面露难色,继续说,他没有成家,一直和70多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也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现在干不了重活,生活都成了问题。
“放心吧,我们一定帮你查清楚!”面对男子无助却又满含期盼的眼神,阳庚华坚定地说。
承诺就是责任。阳庚华来到男子的工作单位,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调查取证。虽然没人愿意作证,但他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最终从该单位的交接班记录中找到突破口。
在该案一审、二审的诉讼程序中,阳庚华熟练运用工伤认定法规、举证分配规则充分说理,得到了法院支持,成功帮助男子守住工伤结论。
“真的太感谢了!”男子带着母亲找到阳庚华,不停地表达着谢意。“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我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14年来,阳庚华的足迹几乎遍布永川的每一个镇街。他累计处理工伤认定案件3万余件、制作询问笔录1万余份、办理应诉案件1000余件。
“我希望未来工伤事故不断减少,工伤职工维权更容易。”阳庚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