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与洪水“赛跑”的江河哨兵护佑森林安全30年如一日科长变办事员,他的选择是“去”14年坚守 处理工伤认定案件3万余件
第007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力以赴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与洪水“赛跑”的江河哨兵
护佑森林安全30年如一日
科长变办事员,他的选择是“去”
14年坚守 处理工伤认定案件3万余件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2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市水文监测总站五岔水文监测站站长刘劲梅——
与洪水“赛跑”的江河哨兵

本报记者 龙丹梅

    刘劲梅在查看水位。记者 龙丹梅 摄\视觉重庆

  2月22日,星期一。早上8点,刘劲梅和往常一样,来到綦江边测流量、测沙、观测比降、观测水位……

  水文站工作人员有着江河“哨兵”之称。刘劲梅所在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五岔水文站位于江津区贾嗣镇,是綦江流域控制站、国家一级水文站和中央报汛站,建立于1940年,是重庆建站时间最早的水文站之一,刘劲梅在这里工作了32年。2020年6月22日,綦江遭遇历史最大洪水袭击,正是依靠包括五岔水文站在内的綦江流域沿线水文站及时监测的数据,重庆发布历史首个洪水红色预警,綦江区及时转移群众10万人,无一人伤亡。

  55岁的刘劲梅是个“老水文”。从1985年来到五岔水文站工作以后,除中途因工作调动离开了3年外,其余数十年时间里,刘劲梅一直以站为家,日日夜夜守护着綦江。

  对于刘劲梅来说,在狂风暴雨中持着大号手电筒数次下到江边观测水位,在洪水中清理挂在电动缆道上的漂浮物都已成了家常便饭。但她没有想到的是,2020年的这个汛期,如此特别。

  为了应对洪水,刘劲梅和同事李红从4月3日便开始了汛期24小时值班,并提前加高水位标尺,调试好雷达波、比降水尺等观测设备,对洪水到来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极端情况进行了提前准备。但6月22日那天,洪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上涨,也着实让两人吃了一惊。河边有棵十多米高的大树,短短一个多小时已完全没入洪水中。

  从凌晨起,刘劲梅和李红便红着双眼熬更守夜,两人增加了测报频率,各种实时数据及时汇总到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市水文监测总站及时为綦江沿线水文站增加了“援兵”。当日11时50分,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发布綦江流域重庆段全线洪水红色预警,提前8小时预计江津区綦江五岔站将出现超保证水位洪水。

  洪水红色预警的发布,也意味着五岔水文站将经历历史性的考验。当日13时,洪水已到达五岔水文站保证水位(200.51米),工作人员测流的频率也随之增加,半小时就要测流一次。而类似这种超标准洪水,测一次流需要3个人分工合作,至少20多分钟才能完成。奔涌的洪水带来了竹子、树枝、塑料袋等漂浮物,时不时会挂住水文缆道上的铅鱼,缠住流速仪的桨叶。这时,工作人员们就得将铅鱼拉回岸边,一点点清理干净后继续测流……

  当日早8点至晚8点,五岔水文站水位上涨了9.66米,超保证水位5.34米。刘劲梅和她的同事们准确记录了这次洪水过境的全过程,她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