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领雁工程”实施3年来,无论是领雁的优质学校还是被帮扶的薄弱学校,每天都在上演着“看得见”的变化。优质学校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精进,薄弱学校也由被动的追赶者向主动的奔跑者过渡。透过学校的变化可以清晰看到,领雁有本事、从雁有信心、群雁有决心的“领雁效益”正在不断激发。
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
激活两方合力 突破教研难点
回顾3年历程,大足区高坪镇中心小学教师感怀颇深:“参与‘领雁工程’让我们认识了华新实验小学这群‘亲人’。在他们的帮助下,学校数学学科教育水平不断攀升,还带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对口帮扶高坪小学以来,华新实验小学把“阳光教育”理念作为纽带,以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切入点,通过送教、课堂指导、师徒结对、专家引领、优质课赛课指导、跟岗实习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获得感,从而也辐射带动提高了全科教学水平,持续为师生照耀前路,终使高坪小学焕发新颜。
近3年来,高坪小学连续两年获得大足区目标考核一等奖,2019—2020学年度荣获教育质量一等奖(同类学校第一名),实现了师资力量和教学实力突飞猛进。
极具示范意义的是,在2020年初“停课不停学”期间,两校共同从教学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法,到教学中线上教学课前布置任务、课中提问、线上辅导、课后作业,再到教学后课程资料整理保存,网上作业搜集批改,创造出一套完善的网课体系,突破了线上教研难点。
石柱县中益乡小学
泥土变沃土 滋养课程改革创新
中益小学地处农村地区,河边、高山、稻田、平地到处都是泥土,通过第三期“领雁工程”学校因地制宜成立了泥土课程创新基地。
泥土课程创新基地的创新指数究竟有多高?据悉,学校积极研究游戏贯穿在泥塑教学中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玩、在与橡皮泥做游戏,从而激发出想象力、动手力,并通过延伸启发去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创美,学会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创新不止于此。该校专门编写了校本教材《泥土芬芳》,包含赞美泥土(阅读与写作、音乐)、探究泥土(数学与科学)、变形泥土(制作与运用)、泥土未来(想象与环保)等内容。同时进一步打造泥土展览场馆,加强硬件支撑,让孩子们能够更轻松地走进泥土中,尽情享受泥土的美好世界。
在课程创新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中益乡小学校探索出了适合农村学校的主题教研活动,解决农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的短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辐射了周边学校乃至全县。
截至目前,该校课程创新基地的教师能力得以明显提升,他们撰写的论文获市级奖共6人次,还有2人在教学技能赛课中获奖。
高新区含谷小学
从被领雁走向领雁的突破与成长
2018年,含谷小学作为被领雁学校加入第三期“领雁工程”教研工作坊。 学校从课程建设入手,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深度融合,开发“德育养品行、阅读润心灵、运动炼意志、劳动创幸福”的校本特色课程,并以“一周一分享、一月一好书、一月一讲堂、一期一优课、一年一论文、一年一论坛”的方式,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自发组建“静待花开语文工作坊”“生态数学工作坊”,定期将研究成果及教育故事进行分享推送。工作坊研究氛围浓厚,教师专业成长速度明显提升。 3年磨炼,学校实现市级以上获奖零的突破,教师谢露露被评为全国英语教学能手及重庆市骨干教师,马中琴、周婷、王艳等教师获得重庆市赛课一等奖,全校教师共获奖228人次。学校“梦之队”参加青少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更摘得一等奖。 2020年底,学校成功申报重庆市第四期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项目的教研工作坊——“数学+技术”深度融合工作坊,这意味着学校从被领雁走向了领雁。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在高新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打造成为一所以科技和创新为特色的智慧名校。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立体教研”让学生也有参与感
初中历史教研工作坊成立以来,茄子溪中学携手彭水县普子中学,逐渐将“引领”变为“共建”,两校历史教研组结成教研发展共同体,共同探索教研形式的创新,从而推动两校共同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以“立体教研”为突破口,茄子溪中学积极引领普子中学探索教研方式转型。在立体多元的人员构成、立体多元的教研形式以及立体多元的教研内容等方面做出创新尝试,尤其是在通过引入学生参与教研来推动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学生参与教研并不多见,他们是怎么做的?
一方面在主题教研中教师会以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什么为出发点,并充分运用漫画、视频、史料等多样化的资源,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主题教研结束后学生还要与教师、专家就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一次又一次主题研讨中,学生通过参与教研,及时表达了教育的需求与困惑,又通过与同伴和老师的思维碰撞,拓展了思维空间,解决了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则通过学生的反馈,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自身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王小寒 刘进 图片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