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集团学校学生团体操展演 |
职教集团是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模式。
为推动职业院校资源整合与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之路,2009年,重庆工商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牵头组建了重庆市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工商职教集团。
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集团着力践行互动发展理念,实施一体化发展,探索创新“园团融合”办学模式,实现了区域、园团、校际、校企、产教的良性互动,放大了职业教育功能,增强了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近年来,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职教集团大力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影响并辐射了重庆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集团化办学,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为西部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贡献了成功经验。
凝聚之力
多方携手 提升品质促发展
2009年11月,由重庆工商学校牵头组建,重庆市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这个在当时覆盖渝西、黔北、川南、滇东等西部地区,拥有36所职业院校、80家企业、3个科研院所、1个行业协会的跨区域、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开启了重庆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先河。
大步迈进的背后,是“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部门配合、企业参与”的多方携手,合力促成。
江津区委、区政府紧邻职教集团布局了占地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实施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双向互动;统筹资源配置,区级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在土地征用、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支持;围绕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统一制定了职业教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产业发展目标和规模、人才培养方向及质量等进行了统筹布局;统一配置工业园区和职教集团资源,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和良性互动……
同时,渝西、黔北、川南、滇东等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同样给予鼎力支持,在政府统筹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加大投入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合力构筑起工商职教集团建设的坚强后盾。
此后,工商职教集团着力探索建立校企利益链和利益共同体,逐步从“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转变为“学校与职教工业园区互动”再到“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区一体”,凸显出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鲜明特点。集团催生了一个园区,服务了一批企业,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岗位对接、能力对应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升了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职教发展之路。
创新之力
园团融合 改革引领铸典范
“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动力。”在重庆工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友林看来,集团的建设与发展有了区委、区政府的统筹管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集团自身更应积极谋求以创新驱动发展。“园团融合”便是创新实践的重要之举。
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工商职教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壮大办学规模,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创新探索出将职教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整合的“园团融合”办学模式。
集团以职教工业园为实践平台,坚持互动发展理念,形成了“园团一体化”格局。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为园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工储备;园区产业链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训条件,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大互动、专业与产业的同发展,实现了学校与园区之间招生与招工、基地与车间、实习与工作、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教师与技师、学生角色与员工身份、教学科研与产品开发、打造学校品牌与塑造员工楷模八大融合。集团、基地、园区三位一体的宏大方阵,让工商职教集团实现了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功能与服务产业功能的“双提升”。
创新不仅于此。提出“校企、校际联动共进”教学改革理念,建立“地区、行业跨域对接”教学改革机制,构建“工作、学习交替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诸多举措的落地实施,让工商职教集团在促进职教改革、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收获良好成绩。“园团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也被教育部推介为全国七大模式之一,成为全国集团化办学的典范。
引领之力
开放办学 服务区域显担当
自集团成立之初,“着力提高重庆职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把集团打造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示范集团”,是深刻在工商人心中的未来目标。何以实现?集团以开放办学的姿态来回应。
开放的理念,开放的胸怀,打破地域界线,实施开放办学。
凭借高效的运行、强劲的实力和良好的口碑,集团先后与云、贵、川等省市的多所职业学校实施“0.5+2.5”“1+2”“2+1”等分阶段联合办学,以及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管理、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了办学的集团化和集约化。集团成员由2012年的65家发展到横跨云、贵、川、渝四省区的102家。
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利用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优势,主动对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外来移民、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进行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年培训各级各类人员5万余人,打造了“江津建工”“江南缝纫”等技能培训品牌,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致富一方百姓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集团牵头学校,工商学校主动对云、贵、川等省市的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师资培训以及参赛学生的辅导,共计开展了68批次的专业教师和技赛学生的培训活动,培训教师166人次,培训技赛学生386人次。同时,学校发挥成渝地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作用,积极参与两地职教合作与重大战略课题研究,贡献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江津经验”,也彰显出集团的社会担当与价值。
数说集团化办学成效>>>
2009年,紧邻集团布局的江津工业园依托集团强大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经过10年发展,已发展为占地10平方公里,覆盖机械加工、新型材料、农副产品(富硒食品)深加工等产业,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的全国创业创新园区。
2013年,集团探索创新的“园团融合”集团化办学模式被教育部推介为全国七大典型模式之一。集团先后在教育部主办的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会以及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工作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集团秉承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加强校际、校企的密切合作,联合共建了52个专业、69门课程、43门教材、8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017年至今,集团成员学校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有1286人次获奖,在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中有近2000人次获奖。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企业满意率”均得到大幅提高。
近年来,共计培养学科带头人36名、骨干教师436名。教师参加省(市)、国家级教学竞赛获奖628人次,其中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的227人次。
集团注册了重庆博文劳务有限公司,先后与华为科技、中国格力、中国一建等100余家公司建立起稳定的就业关系。10余年来,集团搭建平台安置毕业生6万余人。
文秀月 许珊 谢静 图片由重庆工商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