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 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转型升级闯新路大足职教中心 提质培优推进高质量发展
第T20版:辉煌“十三五”渝跃新时代 重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观察报告
上一版   
多维发力 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转型升级闯新路
大足职教中心 提质培优推进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改革育人模式 提升服务能力 推进劳动教育
大足职教中心 提质培优推进高质量发展

    老师向学生们传授大足石刻雕刻技艺

  近期,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遴选结果,大足职业教育中心参选案例“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专业‘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探索与实践”“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成功入选为优秀改革典型案例。

  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大足职教中心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基础能力建设,有序开展党建系列活动,激励党建作用有效发挥,为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思想保证。

  在高水平党建引领下,大足职教中心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探索出“1+X证书制度”“社会培训”“劳动教育”等新途径,走出一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擦亮品牌、创新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了一大批技艺精湛、品学兼优、勤劳踏实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促进课证融通 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工作1年来,大足职教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陈亘涛,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出色的专业技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一项项工作任务,被企业提拔为小组长,现月收入达8000元。

  像陈亘涛这样发展前途好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都受益于大足职教中心实施“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1+X’课证融通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实现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该校负责人介绍。

  为促进1+X证书与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课证融通,规范课证融通模式与方法,切实推进课证融通工作,大足职教中心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培训内容适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了解,大足职教中心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核心专业,采用完全融合模式,制定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在内,能够同时满足“1”与“X”要求的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将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对社会开展系统集成1+X证书培训的专业作为紧密专业,其中含有要求课程部分,形成“1”与“X”对接融合;其他“1”未开设部分,则通过系统集成“1+X”证书教材补修,完成技能培训。

  此外,该校从逐项对比,确定融通方法;确定衔接融通学时与学分安排;课证融通与三教改革同步融合等方面入手,培养更多复合式技术技能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大足职教中心树立“能力本位”考试理念,实施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为打造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灵活、宽口径的人才上升通道助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台阶。

  构建培训体系

  助力劳动者习得一技之长

  近日,大足职教中心新一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正式开班,焊工、石雕、刺绣、保育员等相关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自2016年9月以来,学校深入社区、街镇、乡村组织开展了叉车操作、养老护理员、电工等近20个职业工种培训共200余期,培训学员1万余人,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8.9%。”大足职教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大足职教中心看来,职业技能培训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如何更好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形势,满足职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需求?

  大足职教中心坚持“需求导向,立足大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对接区域大力发展的石刻文化创意产业、五金加工制造产业和精品旅游产业的需要,成立培训管理组织机构,深入社区、行业、企业、村社等开展产业需求调研、宣传,构建“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开设培训工种,为劳动者量身定制培训方案,采取委托培训、下乡培训、订单培训等培训方式,把多样化的培训送到车间和群众家门口,推动培训工作落实落细。

  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培训的思路,大足职教中心采取加大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建设技能大师和名师工作室,制定考核制度,完善队伍激励机制等举措,打造既能够利用地方产业培养优秀人才,又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社会服务的培训师资。

  据悉,大足职教中心建设培训硬件资源,配备有培训教室6间,计算机房3间、各种技能室10间、镇街培训技能室120余间,制作培训课件260个、视频412个、配套教材20余本、网络课程28门。学校还创新考核评价模式,建立了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实施对培训全员、全程、全方位理管,通过第三方评价考核机构进行考核,保障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公正。

  传承非遗技艺

  多途径推动劳动教育落地

  走进大足职教中心石雕石刻工坊,学生们正叮叮当当地对着石块用心雕琢,经过一段时间的匠心打造,人物和动植物雕像、园林景观小品、旅游文玩小件等精美的石雕作品,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是大足职教中心依托地方优势资源,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训各环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足职教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打造富有地域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了“工匠精神培育”与“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双轮联动学校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实施“1345”策略,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怀揣职业理想、做人“善”为本色、做事“精”为要诀、执着追求、努力上进的能工巧匠。

  “1345”策略是指凝聚一种理念(“惟精惟善”办学理念),统领劳动教育;打造3个阵地(劳动教育制度引领阵地、劳动精神培养浸润阵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阵地),渗透劳动教育;依托4大载体(社团活动为核心的校内实践载体、志愿活动为核心的校外实践载体、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劳动技能培育载体、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全方位锻炼载体),强化劳动教育;锻造5支队伍(“融合体”思政队伍、“四有型”合格队伍、“实习实训”辅导队伍、“就业创业”督导队伍、“榜样型”名师队伍)引领劳动教育。

  大足职教中心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任务,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职教担当的,发展质量高、社会贡献度大,兼具大足石刻文创与旅游特色的市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和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

  何霜 姚兰 张骞月 图片由大足职业教育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