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共生涪陵区致力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第T09版:辉煌“十三五”渝跃新时代 重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观察报告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共生
涪陵区致力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推动劳动教育日常化、规范化、多样化落地落实
涪陵区致力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乡村学校少年宫“寻根乡愁 留住农耕”活动展示篆刻文化

  涪陵区教委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参与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今年以来,涪陵区教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结合区域实际,印发《涪陵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以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契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聚焦家庭劳动教育

  促进家务劳动日常化

  劳动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程,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家长只专注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造成孩子劳动意识不足、劳动能力不够、劳动机会不多的现状,养成了不愿主动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习惯。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发挥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改变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的现象?首先还得从思想上转变家长对劳动的认识。

  为此,涪陵区教委利用家长会、家庭专题教育指导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鼓励家长成为学生劳动的参与者、指导者、监督者,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每年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各种劳动技能,实现家务劳动日常化。

  涪陵区教委要求辖区小学强化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让他们能独立完成铺床叠被、洗碗刷碟、摘菜淘米等家务劳动,促进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初中阶段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生活劳动技能,独立完成洗衣做饭、清洁卫生、房间整理、翻地除草、果实采摘等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劳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阶段要求学生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主动做”,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劳动技能,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劳动创新能力。

  同时,全区各校还充分利用家校联系群和劳动教育周,广泛开展“晒一晒”劳动视频、“秀一秀”劳动技能、“我为妈妈送绿植”等“微视频”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热情,促进劳动技能的掌握。

  构建趣味劳动课程

  促进校内劳动规范化

  近日,涪陵区52所中小学的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劳动实践基地,上了一堂寓教于乐的劳动教育课。学校利用校园内空闲地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种植花草树木及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项目,从实践中学习,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农耕教育进校园,只是涪陵区教委落实构建校园趣味劳动课程,实现校园劳动规范化众多举措之一。

  “劳动教育贵在知行合一,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涪陵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有更多劳动实践机会,学校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清洁、作业收发等班级志愿服务,以及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知识。

  同时,广泛组织、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校园文明礼仪监督、秩序引导、纪律维护等校园自治和服务集体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设陶塑、版画、剪纸等非遗传承手工劳动和航模、机器人、3D模型设计等智能化高科技创新劳动兴趣活动小组,提升劳动的文化、科技含量,促进学生创新劳动能力的形成。

  为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涪陵区教委,各中小学深入挖掘“榨菜”“页岩气”“龙眼种植”等特色资源,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同时,规定全区普通中小学必须开齐开足每周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职业学校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并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校外劳动实践时间,严禁教师擅自挤占、挪用劳动课时和实践时间。

  2020年,涪陵区评选40名区级“快乐劳动小能手”,择优推荐4名参加市级评选。广泛开展“粒粒皆辛苦”微视频大赛,共收集700件参赛作品。南沱中心校等5所学校成功加入“重庆市劳动教育联盟”。

  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促进社会劳动多样化

  在工厂车间,学生们亲眼见证了一颗颗菜头,变成一包包榨菜的全过程;在农业企业,学生们探究着移动式养猪场的奥秘;在社区楼栋,学生们参与公共卫生保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近年来,为破解校外劳动实践场地不足现状,涪陵区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周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场所开展劳动实践。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工厂、企业、社区开展劳动参观体验活动,以此改善校外劳动实践场地不足的问题。今年,涪陵区命名5所区级校外劳动实践示范场所。

  不仅如此,近年来,涪陵区各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学农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乡村、走进自然。通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认识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学校还与社区形成联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义卖、敬老院福利院义演、街区景区文明义导等公益性志愿劳动,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通过一系列宜工宜农的劳动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劳动创造的巨大价值和乐趣。

  谭茭 图片由涪陵区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