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共生涪陵区致力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第T09版:辉煌“十三五”渝跃新时代 重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观察报告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共生
涪陵区致力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涪陵十四中学
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共生

    学生们正在进行缤纷丝网花手工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日趋受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涪陵十四中学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聚焦校内、家庭、社会劳动3个环节、落实保障体系、量化考核标准等举措,努力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实现“以劳修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共生。

  聚焦“三环节”

  劳动教育入脑入心

  9月1日,在涪陵十四中2020年秋季开学典礼上,老师们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美好生活、劳动创造”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分享了暑假期间部分班级所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视频,也借此机会为1914名新入校学生,上了劳动教育的第一课。

  视频中,学生们化身农活小行家,穿梭在田间地头,熟练地运用农耕工具,帮助村民收割稻谷。尽管大家脸上都挂着豆大的汗珠,但脸上依然洋溢着微笑。

  对于此次实践活动,大家纷纷表示,劳动教育课上学到的知识终于能得以实践,虽然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但也明白了粮食得来不易,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会更珍惜粮食。

  自劳动教育在学校全面推行以来,这样的劳动实践分享活动几乎每周都有。

  怎样才能保证劳动教育不走过场,真正实现劳动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自2012年以来,涪陵十四中学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聚焦校内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3个环节,边实践边探究,架构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劳动教育入眼、入脑、入心。

  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帮助学生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在校园劳动教育方面,涪陵十四中学从校园卫生保洁、义务帮厨、图书整理和值周助理4个方面设置课程。

  家庭劳动教育方面,学校通过实施“五个一”,即学生在家每周扫一次地、涮一次碗、抹一次屋、做一道菜、洗一次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家庭劳动习惯。

  社会劳动教育方面,学校积极开展进社区服务、进工厂实践、进乡村体验、进商铺售货四个项目开展实践活动。

  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还将在班主任组织引导下,围绕生命、安全、责任、合作、成就、幸福等命题,以小见大,请每名学生撰写出书面的劳动体会,在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与全校师生交流分享,引导下一个班级做好劳动实践活动。

  落实“三保障”

  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10月22日,涪陵十四中学2023级31班的学生,开启了首堂入校日的劳动教育课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进行了职责分工,完成了相关劳动内容。

  清扫校园、清洗餐具、督查不文明行为……实施过程中,学校的食堂师傅、清洁工人等也纷纷加入指导、辅助学生劳动的行列中。浓厚的劳动氛围下,同学们劳动热情高涨。

  初中学生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参与劳动的时间常常被挤占或大幅缩水。劳动教育虽然是学校常见的实践活动,但近年来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没有真正把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为避免劳动教育“走过场”,涪陵十四中学通过落实时间保障、组织保障、课程供给保障,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时间保障上,学校规定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期间暂停文化课程,且每天安排一个班级参与校内劳动实践,每期每生在校劳动时间一般为2至3天。

  组织保障上,学校专门成立学校校长任组长、学生发展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的校内劳动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活动开展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学生分区域、分任务开展劳动,清洁工人、食堂师傅、任课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实地培训劳动技能。

  课程供给保障上,学生发展中心对校内劳动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性研发,形成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优化课程设计”闭环式课程开发系统,确保劳动实践课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关注“三维度”

  量化考核有据可依

  自从劳动教育在涪陵十四中学全面推行以来,校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乱扔、乱抛、乱涂、乱画、浪费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学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加懂得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参加校园劳动也更主动积极。

  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得益于学校着力推进劳动教育校本化、课程化建设,另一方面同样得益于着力推进劳动过程精细化设计、劳动成果数据化评价。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基于劳动教育在培养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涪陵十四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出发,针对学校具体实际,着力推进劳动过程精细化设计、劳动成果数据化评价,把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合格、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

  通过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和教师,围绕学生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效果3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并把每名学生的综合分数纳入学生成长积分,每学期劳动积分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予参加优秀评选。

  此外,学校评价中心还依据学校《校内劳动班级评价细则》,对班级劳动态度、劳动质量、学生收获等方面进行结果性评价,综合考评结果纳入班级常规考核,对每周表现突出的班级,学校授予“劳动实践示范班”,在班级考核中予以加分。

  学生劳动素养量化,劳动过程和效果数字化,以积分形式加以规范的评价方式,对涪陵十四中学提高学生劳动观念、遵守劳动纪律、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谭茭 图片由涪陵十四中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