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向学生传授咖啡拉花技巧 |
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渝中职业教育中心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德美合和”的核心理念下,丰富“五育并举”实践,紧密服务区域战略需求,打造智慧服务专业群、文化旅游专业群、康养服务专业群“三大专业群”,创新“共享共育”社会培训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之路。
重技更重德
打出高质量人才培养实力牌
“学生普遍综合素质高,工作中坚定、踏实,一件小事情力求做好、做细、做精。”近日,有用人单位再次对渝中职教中心的高水平育人质量表达了高度认可。
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是职业学校的重要目标,在渝中职业教育中心看来,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对于人才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培养更加重要。该校校长杨琼霞认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更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牢记使命,勇于实践,渝中职业教育中心不仅一如既往的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还将“五育”理念渗透进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
以德树魂,学校构建了“四成德育”培养体系,围绕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培育,建设了9个中职生“社会参与”素养培育基地,开发了12门“生-民共进”校本课程,创新了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形式,开展了三维一体评价体系中的校园实践评价,开启了“德技双修”“海潮志愿者”学生服务队的建设,全力打造理想信念过硬的大国工匠后备军。
以美润心,学校聚焦《中职学校实践活动课程中美育渗透路径的实践研究》课题,邀请专家共同构建中职生美育课程体系,形成了校、社、企三方协同的美育机制,结合学校的社团活动,双创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等,浸润心灵,逐渐渗透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美好的理想,走向美好生活。
以劳为基,学校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家务小能手”、校内实训、校园实践日等活动,建立中职学生劳动积分银行等系列探索,不仅让劳动精神入脑入心,还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多方协同”的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模式,在市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力。
事实上,这仅仅是渝中职业教育中心五育并举中的部分闪光点。
令人欣喜的是,“五育并举”的育人实践有力的拉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的提高,推动了学校优质化、精品化发展。近年来,学校在校生数保持在30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提升到98.3%,各级各类获奖再创新高,全校共有287人次师生获得奖厅局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获奖46人次,省部级奖项183人次。
变革中创新
凝聚高水平经济社会服务能力
一所职业学校该如何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履行好职教的社会服务职能?
“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对中职学校的要求,也是中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体现。”学校负责人强调,应该紧密服务区域战略需求,在专业建设上下功夫。
近年来,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快马加鞭建设了基于大数据产业链的智慧服务专业群、服务于文旅产业链的文化旅游专业群、对接医疗康养产业链的康养服务专业群这三大专业群,人才培养工作始终紧扣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
以康养服务专业群为例。为了顺应渝中区医疗康养的产业转型升级对相关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将护理类(含老年护理方向),学前教育(含保育方向),休闲保健类等专业组合起来建设康养专业群,为区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康养人才,2019年参与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老年照护)深入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出路。
如果说根据城市产业建专业,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初衷,那么创新社会培训方式,扩大培训影响力则是学校不变的使命。
渝中职业教育中心着力创新中职学校“共享共育”社会培训模式,早自2016年,就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组建社区教育联盟,构建了政府职能部门、中职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的协同组织架构。开发各类培训课程,探索了“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参与运用”的“三步递进”教学模式,这种“共享共育”的中职学校社会培训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中职学校社会培训从“单兵作战”到“联盟运作”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广泛应用于学生培养和市民培训,年平均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000余人次,得到学校、企业、政府的高度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渝中区双拥学校”、“再就业培训基地”、“渝中区十佳市民学习服务团队”。
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对口帮扶、教育对口帮扶、助力电销、送教上门等服务,受益单位和家庭300余家,受益人数上千,网络社区教育课程服务人群上万。
紧密服务区域战略需求,助推区域产业发展,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在学校与区域融合发展、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中,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渝中职教样板”。
数说>>>
技能大赛
2019年以来,参加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31人次、三等奖33人次。
社会服务
建设了5门社区开放课程,建设了12门“生-民共进”校本课程,为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各类机构开展培训2809人次。在渝中区11个社区服务居民10040人次。
社会培训
年平均学员2000余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000余人次,得到政府、企业的高度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渝中区双拥学校”“再就业培训基地”“渝中区十佳市民学习服务团队”“重庆市老年教育特色职业院校”。
何霜 姚兰 胡忠英 图片由渝中职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