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 精准扶智断穷根 教育扶贫显成效彭水一中让思政课有意义有意思
第011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彭水 精准扶智断穷根 教育扶贫显成效
彭水一中让思政课有意义有意思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心聚力推进思政课提质增效
彭水一中让思政课有意义有意思

    生态学习小组课中展示

  开好思政课,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努力做到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一直以来,彭水一中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努力推动学校育人水平稳步提升,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育人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在彭水一中的教室里,一堂以“我国公民与国家”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在进行。当讲台上的教师问到“我国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时,原本安静的教室里不断有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整堂课,师生围绕着“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展开激烈讨论。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课本上记满了大大小小的知识点。

  这是当前彭水一中思政课堂的一个小小缩影。看似枯燥的思政课,缘何成为彭水一中师生都喜爱的课堂?

  究其原因便是,从建校伊始,彭水一中就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以打牢学生“德”之根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丰富创新德育理念、内容、载体,催生德育新生态。其中,彭水一中强调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全方位构建大德育,多渠道上好思政课。

  彭水一中校长何标表示,中学阶段是学生“拔节孕穗”的重要阶段,中学思政课必须把中学阶段学生树立牢固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摆在第一位。

  近年来,彭水一中持续加强思政课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发展特色、学生实际需要融合进思政课教学中,切实解决了许多制约思政课发展的瓶颈问题,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

  多措并举

  锻造有为的思政教师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为此,彭水一中积极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乐教善教、富有青春激情的思政教师队伍,不仅思政老师要给学生上思政课,其他学科老师也要在其课堂中拓展延伸思政教育内容。

  2017年,彭水一中依托国家名师、重庆专家、重庆南开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研组长王小鸥,成立王小鸥名师工作室·彭水一中政治学科发展小组。每学月,邀请王小鸥进校对全体思政教师进行“高三复习指导”“高效课堂的结构”“教材知识处理方式”“新教材、新策略”等主题的指导,提升彭水一中思政课教师理论修为与教学水平。在王小鸥名师工作室的大力支持下,政治学科成了彭水一中的一张名牌。

  彭水一中还鼓励思政教师“走出去”。学校精心安排了大量教师培训和进修活动,为思政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派遣教师参加重庆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中学教师统战知识教学竞赛第四片区赛、高中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重庆市教科院新教材培训……“我们希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课堂自信与底气,夯实理论功底,创新育人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水平、工作能力水平‘双提升’。”彭水一中政治教研组长刘慧介绍。

  在校内,各年级的思政备课组都会在每周三进行集体备课,一起完成教学设计预案,由一名教师上先行课;再针对先行课进行研讨,进行修改教学设计,通过“上课、磨课、再上课”的模式形成最佳教学方案。在日常教学中,备课组内实行“不打招呼,推门听课”的制度。备课组成员在“随时随地”、“不可预期”的原则下走进课堂,通过一堂堂课、一个个教学细节,互督互进,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立德树人,久久为功,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如今,在彭水一中,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昂首阔步走来。思政教师邹郭逃荣获2020年重庆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中学教师统战知识教学竞赛”彭水县二等奖,思政教师刘慧荣获2018年彭水县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竞赛二等奖,思政教师廖海敏荣获重庆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得市级优课……这些的荣誉背后,满含彭水一中上下一心锻造思政强师的力度和决心。

  形式丰富

  让思政课入脑入心“活”起来

  思政课的生命力不只在课堂上。彭水一中在课堂之外,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思政课实效性。

  首先,思政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时政新闻,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探索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深化延伸思政课教学内容。9月,彭水一中开展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寝室内务大赛。学生叠衣、扫地、拖地、擦阳台、整理柜子……把寝室打理得干净整洁,既营造了整洁、优美、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彭水一中还把课堂搬出校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清明扫墓活动,让学生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学生赴腾讯西南总部观摩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科技成果,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爱国意识。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传统佳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有希望,这大概是思政课后留在心里最深的感受。曾经我觉得政治书上讲的都是大道理,如今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中国人,我是多么幸福和幸运。”学生王江莲有感而发。

  在彭水一中,思政课不仅可以“有意义”,还可以“有意思”,真正成为一门学生喜爱,受益终身的课程。

  链接>>>

  深化课程改革

  打造全新的课堂生态环境

  为了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环境,彭水一中以素质教育要求为导向,结合学校总体规划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为师生打造全新的课堂生态环境。

  彭水一中借鉴成熟理论和实践成果,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进行符合校情和教情的课改本土化迁移,打造特色“问题导航·生态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以班级生态学习小组为载体,将德智体美劳等各类素养嵌入生态学习小组中,打造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科教师全员全程参与的德育教育生态链;关注教育的全过程,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过程生态链;全面优化教学各要素,构建高效立体的教学要素生态链。

  高效的课堂教育为学校教育成果提供了保障,学生成绩连年攀升。2016年本科上线人数达1200人,升学率达98%,高靖峰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2017年本科人数突破1400人,覃宇林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覃宇林、谢豪及段珍稀同学成绩位列彭水县理科前三名;2018年重本上线348人;2019年重本人数达409人,本科人数突破1500人;2020年重本上线367人,本科1596人,学校教学成绩实现了质的飞跃。

  谭茭 陈锐 图片由彭水县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