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把握好根本遵循以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提升重庆三峡库区创新能力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四大提升行动
第009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把握好根本遵循
以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提升重庆三峡库区创新能力
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四大提升行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四大提升行动

李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十四五”时期要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四大提升行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乡村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十四五”时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期,要扎实开展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行动。一是建立贫困人口全覆盖的分类分级动态监测系统及预警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建立贫困人口全覆盖的动态监测平台,分类登记、分别记录,制定差异化的贫困监测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施差异化干预,实现实时化、动态化、常态化、分级化监测。二是建立以“扶能力”为目标的脱贫巩固机制。以劳动技能和就业力等内生可持续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建立靶位识别、靶向赋能、转换顺畅的脱贫巩固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返贫户进行“二次识别”,精准施策,提升政策供给水平,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开展乡村产业补链提升行动。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抓手,要扎实开展乡村产业补链成群和量质齐升行动。一是跳出“第一产业”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注重产业的链条性、多元性和整体性,整合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补齐和完善产业要素链,推动种(植)养(殖)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特色旅游和农村电商,着力做长乡村产业链,实现短中长周期性、一二三产结构性投入的有效衔接和配置,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升级产业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因势布局产业。要聚焦现代化“三农”产业、高品质乡村产业,布局现代农业加工园、物流园、文化园、观光园等产业园,畅通要素供给链、生产加工链、信息技术链、物流运输链、市场消费链,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完善产业外部大链条、畅通产业内部微循环,实现产业质量倍增。

  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行动。乡村基础设施仍是短板,应着力完善和提升水平。一是以新基建完善“七张民生网”。向乡村延伸布局5G、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基建,将乡村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更新为覆盖完整、便捷可及、通达顺畅、协同互补的民生“大网络”,强化基础,增强功能,利于长远,既满足智慧化农业、智能化农村、智技化农民的使用需求,又契合乡村长远发展需要。二是提升农房质量。要将农村居民房屋的安全性、质量性、绿色化作为重点,着力优化农房布局、提高农房质量、突出农房特色,既让农民住得舒心放心,也使其成为反映民族特点、风俗特色的载体。三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要根据区域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要求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布局合理、距离适宜、覆盖全域的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设施,并与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统筹考虑,形成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一体联动的治理格局。

  开展乡村治理强化提升行动。乡村治理仍是弱项,需要多措并举加以强化。一是健全以治理力提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快探索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模式,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治理体系。二是制定人才兴乡行动计划。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按照高中低端产业发展需求梯度式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技术、懂产业、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分类精准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壮劳动力、专技人员等,逐渐形成结构合理、转换顺畅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现代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队伍。三是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一系统报送、一平台响应、一制度规范、一体系行动”的闭环式运行和治理体系。

  (作者系重庆投资咨询集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