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这为年轻干部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应对处理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年轻干部要切实肩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强化应急处突的认识见识胆识智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
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认识。认识是先导。风险挑战是客观存在的,没有认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年轻干部要强化风险意识,始终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这根弦,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切实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深刻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为什么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哪些重大风险、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意义。深刻领会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是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走过来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三是全面坚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斗争意志。永葆斗争精神,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在各种重大风险考验面前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见识。见识是基础。缺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见识,实际工作就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年轻干部要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见识,把牢工作遵循和政策导向,确保工作推进有章有法,有力有序。一是准确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目标任务。清醒看到我们面临的风险既有国内的风险,也有国际的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要任务是维护以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二是准确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策策略。把牢“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政策要求,把防范风险的先手和应对、处置、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有机结合起来,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三是准确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基本规律。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善于从纷繁复杂的风险矛盾中找到规律。认清各方面风险发展趋势和相互关联,敏锐把握风险传导、转化、联动规律。
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胆识。胆识是关键。没有胆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没有清晰的思路目标,有力的任务举措,明显的工作成效。年轻干部要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胆识,突出抓好风险研判、风险处置、风险排查关键环节管理,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一是抓好风险研判控增量。对尚未发生的风险隐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前置防范上,依托重大风险研判机制,深入研判各级各类风险因素和苗头,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肩上有责。全面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把防范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做任何决策都把风险评估作为必经程序,针对性做好风险应急预案。二是抓好风险处置减存量。对已经在库的风险隐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处置化解上,按照“态度要坚决、速度要快、力度要大”要求,健全风险隐患综合研判、交办督办、处置反馈机制,加强风险隐患处置信息沟通和工作联动,强化综治中心立体化、实战化、法治化、专业化运营,积极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妥善化解劳资债务、企业破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矛盾纠纷。三是抓好风险排查防变量。对客观存在的风险隐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排查化解上,按照“见人见事见地点”要求,持续开展涉疫情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对涉疫情及关联矛盾纠纷逐一排查,分类建立台账,落实化解责任,切实把涉疫情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坚决防止涉疫情风险矛盾和存量矛盾问题交叉感染、叠加升级产生变量。
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智识。智识是支撑。智识上有短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年轻干部要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智识,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综合能力,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一是提升学习研究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领悟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善于从政治高度驾驭局势、分析解决问题。二是提升基础治理能力。进一步管好基层基础,做深做细做实基层治理“全科网格”,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下足“绣花”功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促进风险防控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三是提升应急处突综合能力。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最大限度稳定社会预期。善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化智能监测、智能防控、智能服务,提升社会“智治”水平。善于整合各方力量,增强群众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做到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作者系市委政法委危机管控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