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收官大决战” 努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一切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政务简报警惕“智能智造”误区智博会,智能时代的行业擂台支持100家以上民企提升劳动保护条件以山水为墨 绘生态画卷西部陆海新通道跑出“加速度”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打好脱贫攻坚“收官大决战” 努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一切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政务简报
警惕“智能智造”误区
智博会,智能时代的行业擂台
支持100家以上民企提升劳动保护条件
以山水为墨 绘生态画卷
西部陆海新通道跑出“加速度”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码智能时代》书摘

警惕“智能智造”误区

    《解码智能时代:刷新未来认知》书封。(重庆大学出版社供图)

  (选自《解码智能时代:刷新未来认知》第十一章第一节)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我们不但要补工业2.0的课,还要赶上工业3.0的末班车。而现在工业4.0已经来临,我们制造业的转型任务变得更加紧迫。

  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很多企业都走过弯路。

  首先,是把无人化当作智能制造,认为智能制造就是机器换人。这其实是本末倒置。虽然机器可代替人类的大量体力劳动,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精准制造,但不能盲目采用“机器换人”,除了要考虑机器与人员置换成本之间的平衡,还需综合考虑操作场地、信息化接口与维护成本等。

  “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资源,在应对定制化生产和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方面仍处于中心地位。政策解读、法规约束、知识积累、工匠传承、文化发扬和统筹组织等,以实现有序生产并产生效益,这些都是现阶段机器无法替代的。

  其次,是把大数据当作智能制造。其实,大数据只是智能化的手段。智能制造的关键词还是“制造”。脱离了制造设备的升级迭代,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新技术都是无源之水。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仍有很多企业欠缺数字化的基础——自动化和信息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数据库。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搞智能化。这是我们智能制造过程中必须警惕的陷阱。

  最后,是把自动化当作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强调自动化系统和工业软件的集成协同,并体现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植入先进的感知系统、控制手段和网络技术等,进行长时间的数据收集积累,开展数据分析和建模,并不断迭代优化,以实现生产过程快速有效的运行,才能支撑先进的制造方式实现自适应,进而应对复杂的生产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