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恢复重建千人清淤 木洞河街渐复“容颜”清淤现场 转业待岗的他“归队”了忠县多部门紧急清除百余吨围困趸船漂浮物被淹房屋出现这些信号别大意环境变好了 日子红火了
第005版:关注灾后恢复重建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助力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恢复重建
千人清淤 木洞河街渐复“容颜”
清淤现场 转业待岗的他“归队”了
忠县多部门紧急清除百余吨围困趸船漂浮物
被淹房屋出现这些信号别大意
环境变好了 日子红火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人清淤 木洞河街渐复“容颜”

本报见习记者 何春阳

    八月二十六日,巴南区木洞镇,木洞镇党员干部、志愿者、民兵等人员在木洞河街分路段开展清淤工作。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一边是四五人一组手持水泵冲洗路面,一边是上百人手拿铁铲把淤泥撬起后装进渣车,金属和地面的摩擦声在空中回荡。8月25日下午4时许,记者走进巴南区木洞镇河街,看到街面上一派忙碌的清淤“大战”,早前被洪峰淹过的三层河街正在逐步恢复“容颜”。

  木洞镇是重庆的千年古镇,曾是长江边上的重要水码头。在航运功能逐步弱化后,木洞镇重拾历史文化传统,在河边打造了“木洞河街”这张“名片”,这里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洪峰过后,河街一片狼藉,建筑严重受损。河街底层几乎全被淤泥覆盖,深度达到一米多,清淤难度极大。因此,当地采取了“先清上后清下”的策略。先将顶层路面的淤泥清洗干净。

  在二层河街,洪水过境留下的淤泥囤积在地面,就连墙面、屋顶也贴上了一层晒干的淤泥,现场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腥臭味。记者看到,清淤“战士”们正在街道上、各街边店铺内卖力挥铁铲,推送运渣车,或徒手将裹满泥土的杂物搬到铲车上,拿起水泵冲洗地面,现场景象繁忙。

  出伏后的第一天,光线依然强烈,暑气也未消退,大家汗流浃背、满身泥印,却看不出丝毫倦怠。

  自24日起,来自巴南丰盛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东温泉镇、姜家镇、二圣镇6个镇街的600多名民兵,与木洞镇党员干部、志愿者、民兵200余人在木洞河街集结,分路段开展清淤工作。

  丰盛镇武装部部长赵进告诉记者,这次来了一百多人到木洞清淤。当天早上,二层的淤泥还有1米多深,街边店铺的门都打不开,经过大半天的奋战,淤泥最深的地方只能没过脚板了。

  河边,一辆高空式“龙吸水”抽水车正在作业。记者从操作手兼驾驶员邬家昊口中得知,洪峰过后,中国安能集团重庆分公司安排了高空式“龙吸水”和子母式“龙吸水”抽水车各一辆到木洞,组织了40多人到此清淤。

  “龙吸水”抽水车一旁,今年66岁的李国云正在查看抽水机的油箱。李国云是丰盛镇王家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经村委会号召,他和村里的20个村民自愿加入清淤队伍,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有70岁。从22号就开始,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就到这里清淤,通常到下午六七点才离开。“木洞遭遇了这么大的洪水,我们都是挨到的镇,应该出点力,这是义不容辞的。”

  下午6时许,两列军人整齐地走到顶层街边,几乎全员湿透,汗水和泥水在他们脸上和身上挂出了天然“迷彩”。听到可以原地休息一会后,有人走到一旁的水沟处,脱下鞋,倒出了一靴子泥水。西藏军区驻渝某综合训练基地的新闻宣传战士李建华告诉记者,当天共有140名基地的官兵参加清淤战。

  据悉,本次长江5号洪水过境导致河街三层均被淹,预计损失达7000余万元。由于受灾面积大,且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只能依靠人力,因此,河街清淤难度较大。自8月21日到27日,来自巴南区七镇的民兵、部队官兵、消防、安能、社区党员志愿者、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共计5800余人次参与抢险。随着清淤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木洞河街也正在逐渐恢复原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