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活力是经济乘风破浪的底气深化“以案四说” 推进“以案四改”移石造景硕士回乡当农民别有偏见点“靓”夜经济 焕发山城新活力物质脱贫后莫忘“精神脱贫”让数字化为智慧名城发展“赋能”
第011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企业活力是经济乘风破浪的底气
深化“以案四说” 推进“以案四改”
移石造景
硕士回乡当农民别有偏见
点“靓”夜经济 焕发山城新活力
物质脱贫后莫忘“精神脱贫”
让数字化为智慧名城发展“赋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靓”夜经济 焕发山城新活力

孙梦园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重庆北滨路鎏嘉码头热闹非凡,人们一边欣赏两江四岸的璀璨灯光,一边品味地道重庆美食,享受着夏夜江风带来的舒适和惬意。从穿梭大街小巷的骑手,到生意兴隆的商家;从流连商场的市民,到欣赏夜景的游客……夜幕之下,流光溢彩的山水之城,处处展现出夜经济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的消费方式和经济业态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夜经济强势崛起,成为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和拉动城市消费的“重要王牌”。发展夜经济不仅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还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新名片。近年来,重庆通过持续开展“夜市文化节”,推出了一批新兴夜市街区,发展了一批夜市经济新品牌,进一步满足了市民与游客的消费需求,彰显了重庆城市性格和风貌特色。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重庆夜间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业态单一、同质化突出、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一一予以解决。如科学合理布局夜间消费场所,形成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聚集区;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打破“夜经济就是吃饭经济”的传统观念,从购物、旅游、养生、文化、健身等多方面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夜生活需求;注重区域特色,将文旅元素融合到夜经济中,打造山水夜景游等消费品牌;延长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体育场等场馆开放时间,为人们提供文体场所。

  如何打破夜经济发展面临的限制,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而如何呵护夜经济良性健康发展,则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在夜经济发展中,与之相伴随的噪声扰民、油烟污染、治安管理难度加大、公共服务配套不足或时段不长等问题,也亟需破题。因而,在夜经济监管方面,必须要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服务机制和审批“绿色通道”,支持发展夜间经济新模式,引导行业自律发展,不能“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同时,还要根据夜间实际需求,协调城市夜晚公共交通,保障好城市治安,解决人们夜晚出行后顾之忧。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扩大消费无疑是恢复和提振经济的必然之举。而60%的城市消费都发生在夜间,这也更加突显了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必要性。当然,在发展夜经济的同时,疫情防控也不能放松。相关部门要及时出台纾困政策,商家要做好消毒措施,市民与游客也应做好防护措施,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让夜间经济的璀璨灯光点亮山城重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