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重庆高新区则聚焦重大项目牵引,不断集聚科学城发展动能。“立足未来30-50年,滚动实施六个‘十大工程’,中国电科12吋高端特色工艺平台、北大国际医院和大数据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重庆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在招商引资方面,签约投资额200亿元的平安大健康产业园、100亿元的中国电子重庆信创产业示范基地、75亿元的华润微电子12吋晶圆生产线等项目39个,其中科技类项目占比超过80%。
“顺藤摸瓜引进来、开花结果落下去”。永川区围绕“培育新的增长点”危中寻机抓招商,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居主城都市区第一位。“招商引资贵在精准。”该区负责人表示,永川瞄准市里明确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基建、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方向进行招商,新引进阿里巴巴全国规模最大的客服基地、中关村智酷人才创新实践中心、帮考教育等50个项目;通过整装带配套,促成长城汽车追加投资22亿元,实现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件、内外饰、电子电器五大核心零部件全部在永川生产。
招商不仅要注重精准,更要注重实效,不断提高成功率、落地率、转化率和投产达产率。作为工业大区,长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举办工业投资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年度183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开工率达到88%、竣工率亦超过75%,31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工24个、完成投资54%;巴南区东盟公路班车发车量、货运量分别增长135%、295%;南彭B保累计进出区货值增长47%,惠科金渝、大江美利信等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
激发消费潜力加快消费提振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地启动起来。近3年来,消费对我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48%,随着我市持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还将提升。如何激发消费潜力、加快消费提振?各区县给出答案:从供需两侧着手,培育消费市场“新增长点”。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宗商品、生活用品等受到冲击,文旅消费更是受损严重。沙坪坝区率先出台促进汽车、房地产消费“三项政策”,举办春季房交会和都市消费节,实现销售额60.6亿元,二季度汽车零售额较一季度回升57.4个百分点;巫山县则与三峡集团、奉节联合开发“两峡一峰”旅游新产品,开展“万名巫山人游家乡”等系列活动,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9亿元;石柱县依托自身生态优势,以文旅融合赋能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新增4A级景区1个,创旅游综合收入30.9亿元。
应该看到的是,这次疫情虽然给传统消费造成严重影响,却有力推动了直播带货、数字内容、零接触配送等消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各区县抢抓机遇,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推动消费迭代升级。
以九龙坡区为例,通过力推直播带货、智慧零售、数字内容等新型消费,举办“乐购九龙”系列消费季活动,发放近5000万元消费券等,该区二季度限上企业网上销售增长20%、批零增长4%;丰都县“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下”提供消费补贴,激活市场需求,上半年住宿、餐饮、零售增速比一季度分别提高了41.2、40、36.1个百分点,“线上”依托天猫、京东、“双晒”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农产品无滞销,丰都牛肉、麻辣鸡等特色产品供不应求。
此外,面对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不强等现实,各区县发挥消费金融引导作用,用好发放消费券等政策措施,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今年5月,江津区举办“津彩五月”购物消费节,发放电子消费券80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近1亿元,间接带动消费3亿元;城口县抓实投资消费增长,安排200万元资金刺激消费,汽车消费增长15.7%,实现社零总额10.2亿元。
疫情之下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印证了重庆近几年深耕的一条发展新路:下半年,只要我们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发展形势,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点,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增动能,全市经济就有望加快企稳回升和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