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盘溪,有这么一座古宅历经抗战时期那段动荡艰辛的岁月,它就是当时重庆工商界名人石荣廷的私宅石家花园。
石荣廷很爱书画,特别仰慕徐悲鸿的画品及人品。1937年底,徐悲鸿随国立中央大学迁址来到重庆。石荣廷便多次上门拜访,诚邀徐悲鸿到石家花园落脚。
1942年,徐悲鸿应邀携妻子廖静文从沙坪坝搬到了石家花园居住。徐悲鸿为了发展美术事业,由“庚子赔款”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提供经费,在石家花园组建了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也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
那时候,日军频繁空袭,为顺利开展教学,徐悲鸿只好在石家花园的地下石室育人、作画。在那间不大的石室里,他完成了《巴人汲水》等名作。1943年3月19日,徐悲鸿画展在当时的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展出了国画、油画、素描百余件,轰动山城,3天时间参观者逾3万。可以说,石家花园见证了徐悲鸿艺术创作生涯的最高峰。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花园作为石门派出所的办公地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江北区人民政府决定修缮“石家祠”徐悲鸿旧居,与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打造重庆徐悲鸿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