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消费扶贫机制推动“渝货”出山乡村旅游景点“一房难求”云海中的“扶贫集市”“石佛寺遗址保护利用前景令人期待”
第003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大消费扶贫机制推动“渝货”出山
乡村旅游景点“一房难求”
云海中的“扶贫集市”
“石佛寺遗址保护利用前景令人期待”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5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海中的“扶贫集市”

新华社记者 王金涛 赵宇飞 谷训

    村民们在“扶贫集市”上销售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爬,直至行驶到山巅云海中的重庆忠县乌杨街道团结村,一场“扶贫集市”正在这里进行。

  近日,来自乌杨街道所辖7个村和社区的100多名村民将农产品带到集市上销售。忠县对口帮扶单位的300多名职工,自愿到集市上购买农产品。大家都戴着口罩,进入集市需要测量体温。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给脱贫攻坚带来新挑战,但忠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扶贫集市”等活动,不仅能满足城市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还有效破解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问题。

  团结村是乌杨街道的贫困村之一。作为村里的肉鸽养殖大户,王晓辉一上午就卖出了700多只鸽子。“听说不少人要买鸽子,我今天4点多就起床做准备。”王晓辉一边给顾客取货一边说。

  “疫情期间物流不畅,农贸市场、餐馆暂停营业,鸽子每天不断繁殖,最多时积压到了3000多只。”王晓辉说,通过参加“扶贫集市”等活动,如今积压的肉鸽还剩900多只。

  话音未落,忠县自来水公司员工袁小波前来取货。“自来水公司也是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之一,我们单位23名员工每人订购了3只鸽子,在‘五一’长假期间改善一下生活。”袁小波说。

  太集村10组的贫困户刘光文也开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自家养殖的鸡和鸡蛋,到“扶贫集市”寻找销路。接近中午,刘光文已卖出200多颗鸡蛋和20多只鸡。

  “两个多月前,我都快急死了。”刘光文说,当时积压了4000多只鸡,平均每天产生1000多元的饲料钱。

  如今,刘光文通过到集市上销售,政府也帮忙协调各单位订购,现在只剩下了900多只鸡,压力终于大幅缓解。

  经过半天的采购,消费者收获颇丰。在一个销售牛肉的摊位旁,消费者们排起了长队。来自忠县一家机关单位的阎丽赶到摊位时,牛肉已经售完。

  她指着自己手里大包小包的商品说:“我今天买了大蒜、鸡蛋、花生,价格都比较公道,而且是正宗的土货,遗憾的是牛肉卖完了。”

  据统计,此次集市结束时,销售额达11.6万元。疫情发生以来,忠县已组织“扶贫集市”等消费扶贫活动30多场,滞销农产品销售额160多万元。

  (新华社重庆5月4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