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土镇大林村稻田养鱼项目 |
近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安全处副处长扶永辉被评为“2019年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以表彰他在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巫溪县土城镇土城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做出的突出贡献;
在2019年底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章分享了学院建设乡村振兴田间学院、开展专业扶持产业等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肯定和赞赏……
一年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帮扶理念,该学院充分发挥涉农教育专业特色和科技优势,走科教扶贫、产业扶贫之路,大力开展巫溪县天元乡、土城镇及万州区白土镇的扶贫攻坚工作,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变美、农民增收,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造“高职样本”。
党建+扶志
思想“富”起来抱团奔小康
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大力帮扶下,巫溪县天元乡万春村建起了腊肉加工厂,自家养的粮食生态猪有了更好的销路,能入股分红还能上班发工资,村民们都实现了减贫增收,日子越过越好。2019年万春村巩固脱贫96户,建成1700平方米的标准化腊肉加工厂房,实现产值600多万元。
万春村的脱贫之路,彰显着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精准扶贫理念: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陈章担任组长、其他校级领导担任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特地选派了党性强、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引入新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为农村发展建设注入活力。
比如,万春村驻村“第一书记”谭鹏昊,在村民对建腊肉加工厂尚有疑虑时,他主动拿出2万元和大家一起开办工厂,并向全体村民明确提出“亏了是我的,赚了是大家的”庄严承诺,腊肉加工厂项目由此起航。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各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党支部多次开展专题党日活动和党员培训,共计培训党员300人次。以此帮助贫困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坚定脱贫致富信心。
同时,学院注重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推动文化强村建设。如在2019年高职扩招工作中,学院招收巫溪县天元乡43名学员就读食品加工专业,助力天元乡腊肉加工产业持续发展。同时开展“五改两治”、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面貌等改造项目,促使村民人居环境和村民生活品质得以大幅提升。
思想“富”起来了,发展也有了新路子。通过“三变”改革,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引导大林村积极探索“村组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完善“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决策机制,鼓励村民自愿加入合作社,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村民”为“股民”,实现抱团发展,促进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产业+扶智
做强特色产业释放发展红利
在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扶贫工作呈现另一番景象。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培育优质稻大米;为适应万州烤鱼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育优质鲤鱼,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建立稻鱼种养循环系统,打造出“稻鱼共生”的和谐景象。
发展特色产业已经成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精准扶贫的“名片”。学院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之路,在帮扶地区发展“稻鱼共生”产业5800余亩、青脆李2000亩、仙草花1000亩,形成“田中鱼”、“林中菌”、“林地药”等特色产业,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带来的红利。其中,“稻鱼共生促攻坚”项目被教育部评为“第二屇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同时依托产业发展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给村民带来“文农旅”整合效益,增强了村民们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
促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本土化人才是关键。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搭建了重庆市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智慧农民信息化工程中心3个平台,在提供技术保障、培训新型农民、拓展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为贫困地区培养了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2019年,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整合帮扶平台,组建成立了重庆市首个田间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进一步搭建“政校行企”合作平台,助力渝东北乡村振兴。目前已成立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天元乡分院、白土分院、龙驹分院、大周分院、双土分院和同鑫园分院。
除了科学施策、精准扶贫外,学院积极发挥市级示范性职教集团——重庆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的影响力,主动寻求重庆市教委教育扶贫集团、重庆市高教学会、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等社团大力支持,携手合作助力三峡库区乡村振兴,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其中,重庆市高教学会与大林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大林村捐赠扶贫资金和书籍,为大林村500亩稻鱼米基地建设提出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助推产业发展。
职教+扶贫
发挥专业优势“智”援振兴之路
获得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的扶永辉,始终以高度的敬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坚持把扶贫工作做进村民的头脑心坎,把措施落在田间地头,把责任倾注于脱贫攻坚,依托学院现代农业专业群,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帮助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项目核心区350亩;后又来到巫溪县土城镇土城社区发展李子产业700亩,成立资金互助社,为社区争取项目10个,帮助土城社区脱贫139户共556人。
扶永辉的事例只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据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院长李炯光介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社会培养了5万多名高端技术技能性人才,成为三峡库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学院还将通过创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三峡乡村振兴学院”,做好渝东北片区乡村人才培育培训工作。
据统计,近年来学校在贫困地区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编印实用技术宣传资料8万余册,开设田间微课42门等。受训学员李上国、尹天珍凭借创业成果获得“重庆市2017年大国工匠职教之星”称号,学员马刘洋入选“重庆市十大乡村振兴领军人才”。
另外,学院还将扶贫攻坚工作与“优质校”建设同步规划、融合实施,不仅帮扶贫困地区减贫增收,还推动学院“优质校”建设取得进展。“三峡库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探索”课题,经重庆市职教学会评审顺利结题;师生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获银奖;“三峡绿色农业”数字平台正式上线……
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乡村人才“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和“1+X”证书制度,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培养现代农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重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职样本”,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文秀月 许珊 刘进 图片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