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心里有本“防疫台账”“早一点打败病毒,早一点回家!”高山上,火堆边,一人两桶方便面“努力!安祺”生日快乐,妈妈他们与亲人隔着门相见
第004版: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心里有本“防疫台账”
“早一点打败病毒,早一点回家!”
高山上,火堆边,一人两桶方便面
“努力!安祺”
生日快乐,妈妈
他们与亲人隔着门相见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2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干部带着感情做工作
他们心里有本“防疫台账”

本报记者 申晓佳 李珩

    2月7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书记谢兰(左二)和网格员一起走访排查,并为辖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记者 万难 摄

  “吴二妹,我刚去过你爸爸家,他说一切都好,让你安心在家。”

  2月7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带着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摸排。摸排完成后,她不急着走,而是站在门外聊了几句。

  为啥要聊?谢兰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吴二妹本名吴燕,平时经常去探望同住一个社区的老父亲。为了让吴燕少出门,降低被感染风险,社区干部们走访时,就会专门把老人的情况告诉吴燕,让她安心。

  谢兰说,数字的台账记录防疫信息,社区干部心里的“台账”则记录每位居民关心的事。把他们关心的事解决好,防疫工作才能做扎实。

  用心化心结

  社区网格员李丽娟是一名“90后”,对谢兰的话,她深有感触。

  此前,李丽娟负责的网格中,有一户居民对摸排工作的态度很消极。不久前,她学着谢兰的样子,和居民拉了几句家常,才找到了这户人的心结所在。

  “原来,他家对面的邻居经常不在家,却时常把生活垃圾丢在门口不管。他觉得这样不卫生,也不安全,心里有气。”

  知道这个情况后,李丽娟马上敲了那位邻居的门,但无人应答。于是,她主动把放在门口的生活垃圾提下楼处理。这户居民因此很受感动,态度大为转变。

  “如今我再去摸排时,他们很热情,还会主动帮忙向周围的住户宣传防疫知识。”李丽娟说,后来,她想办法联系上了那位邻居,从中化解了两家人之间的矛盾。

  “邢家桥社区有4500多户居民、670个门面、1个农贸市场、4个集贸市场,每个数字后面都是具体的人。做好人的工作,才能做好防疫工作。”谢兰说。

  用数据促管理

  心里的“台账”,到底有多大的用处?记者在邢家桥社区看到了另一个例子。

  社区里,部分居民由于对疫情高度紧张,不愿开门配合摸排;还有部分居民白天需要外出工作,家中无人;如何才能及时统计准确情况?

  邢家桥社区居委会主任许光静向我们展示了一份在线问卷,居民家庭基本信息、春节假期情况、外出情况等内容一应俱全。

  “我们理解居民对防疫工作的重视,如果线下不方便见面,就让线上数据来‘说话’。”

  许光静说,2月6日晚,邢家桥社区基于此前摸排的情况制作了在线问卷,并通过网格员,在社区多个居民微信群发放。截至2月7日下午5点,已回收316份有效问卷。

  此外,邢家桥社区还借助两江新区开发的数据平台,将每天的防疫工作数据及时上传、汇总,更加方便数据整理、调阅等。

  因为干部们工作有人情味,社区居民也很配合。如今,邢家桥社区的防疫摸排工作有序开展,已有9户25人结束了居家隔离。

  用信仰作动力

  支撑社区干部们每天做好特殊“台账”的动力,则是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说起邢家桥社区的情况,谢兰和许光静一清二楚。可对于家里的情况,她俩却心里没数。

  谢兰夫妻俩和女儿都是社区工作者,3个人起早贪黑,奔忙在一线,在家也只能“打照面”。这一段时间以来,谢兰的3岁小外孙不得不在亲戚家“日托”。

  许光静的儿子读高中,可寒假期间她没有一天管过儿子的学习。

  “我俩不是最困难的。”谢兰说,同样参与防疫工作的社区老书记邓美清的儿子工伤卧床不起,儿媳只能独自照顾刚出生的孩子。社区还有两位干部打算利用春节假期到外地度假,在接到防疫工作通知后,毫不犹豫退票返岗……在社区工作的所有党员,都放弃了休假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工作。

  “比起家人,社区现在更需要我们。”许光静把手一挥,中气十足:“走,再去摸排一幢楼!”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