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改革撬动教育生态持续变革两江新区建成“百园之城”
第010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以评价改革撬动教育生态持续变革
两江新区建成“百园之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评价改革撬动教育生态持续变革
璧山实验小学发布《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指南》

    语文课例《大自然的声音》展示

  2019年12月13日,“创新·积淀·共享——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校本研究成果发布暨璧山区第五届青雅论坛”如期举行。

  论坛重磅发布了璧山实验小学开展学生综合评价的改革成果——《璧山实验小学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指南》,不仅在全区推广,其评价标准和具体操作指南,还将为市内外更多学校提供有益参考。

  《指南》背后凝聚着璧山实验小学5年来不间断地探索、研究、实践。

  2015年,开启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并建构评价体系;2016年,以学生综合评价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2017年,研发出学生成长观测平台;2018年,用好大数据让技术赋能评价;2019年,开启阶段性实践成果的梳理提炼。

  5年硕果累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更是荣获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一等奖,成为全市基础教育类获此殊荣的两所学校之一。

  培养文雅孩童

  “我的作品是一幅吹塑纸版画,在冷色的映衬下,暖色的树叶显得格外明艳动人。”第五届青雅论坛上,璧山实验小学孩子们自信登场,分别展示了在基础学科课程、雅行修养课程、个性涵养课程中如何去学习、思考、合作……

  5年来,璧山实验小学的青雅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内涵逐步厚积。

  据悉,基础学科课程重在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自由灵动的表达,从“一三四范式”课堂研究到“教学评”一致的课堂建构,挖掘课堂深度;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延展课程的宽度。雅行修养课程结合传统文化和青雅特色而构建,包括“雅行儿童礼”“自主管理”“主题活动”“生活实践”四个部分,旨在培养举止优雅、德行高雅的实小孩童。基于学生个性需求和潜能开发而构建的个性涵养课程分为常规课程和提升课程。包括阳光体育、创客科技类、文化艺术、生活实践类、数学拓展、阅读表达等板块,囊括课程近40余门。孩子自主选课、走班上课。

  多元化课程成为了璧山实验小学坚守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形成了从评价目标,到课程载体,到评价结果,再回到评价目标的“闭环式螺旋上升”评价育人体系,评价是“指挥棒”也是“助推器”,在不同类别的课程中都能发挥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激励导向功能。

  正因为有了发生在校园每个角落的科学评价,才有青雅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也才有每一个学生真实而幸福的生长。

  打造儒雅教师

  “学生综合评价不仅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我们老师!”

  这是璧山实验小学老师们心中最大的感触。

  5年来,在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引领下,学校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并在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课程开发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逐步形成一支“团队意识强,学科有梯队,个体有特色”的一流师资队伍。

  在第五届青雅论坛上,5位不同教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分享了他们在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下的成长,令现场的领导专家和学校来宾受益匪浅。

  “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把原本只有期末素质测评这一唯一评价指标,调整为关注过程与终结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也倒逼了我不断学习进步,成为课堂的实践者、课题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开发者。”有老师如是说。

  显然,一个人走得快还不行,还需一群人勠力同心走得更远。

  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以常态化教学研修为例,璧山实验小学无论是每周小教研组的常态备课、课例研修,还是每月一次的大组教研活动,都努力做到有方案、有分工、有合作、有交流、有反思、有收获。学校还请来多名专家“手把手”引领教师备课、说课、磨课等,使得教学水平大幅提升。此外还推出“青蓝工程”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再加上“三位一体”阅读研究,未来教育等多个项目同步开启,实现了高效教师培训全覆盖。

  目前学校有市区级骨干教师、市区级名师以及学科带头人50余人,成功申报市区级科研项目20余项,居全区之首。

  建成青雅学校

  2015年,学校完成了育人目标的梳理和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及基于综合评价的课程重构,也开始重新系统地实施三类课程。

  第二年学校围绕育人目标,开启基于三类课程的标准研发和实施,明晰了评价路径。第三年,尝试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复杂、机械的劳动,研发出学生成长观测平台来解放老师的手、脑,让他们去关注评价的温度。

  经过这一年探索,学校坚信:评价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技术和工具的创新。

  来到第四个年头时,学校开始了技术赋能评价的研究和探索,从课堂观察、脑科学测评以及成长观测平台的完善等角度来切入,完成了评价工具的集成和简化,让技术赋能评价,让评价结果赋能学生的成长。去年是第五年,学校成功发布了《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指南》,这也意味着评价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璧山实验小学站上区域教育的领航位置。

  校长傅静带着团队牵头“1+5”项目和“1+9”项目,引领城区及周边9所学校一起进行评价改革,定期到项目学校交流指导,评价改革的直接受益学生从4000人增加到2万余人。几年来,傅静也多次受邀到北京、江苏、广东、西藏、新疆、四川等地授课或交流办学经验,2019年还受陕西西安沣东新城教育局的邀请,对沣东实验小学进行为期3年的帮扶。

  每年由学校牵头举办的“青雅论坛”学术年会更是由立足本校到示范全区,引领全市,辐射全国,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学校领导、老师慕名参加。

  “评价是发展的需要,技术要为育人服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让评价指向未来,促进学生长足发展。”傅静还谈到,学校将继续探索构建一个与我国当代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文秀月 刘进 图片由璧山实验小学校提供

  专家首肯》》

  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 刘坚

  一所小学能把学生评价做得那么精致、那么系统,这在全国都很少见,璧山实验小学太棒了。

  重庆教育评估院院长 刘云生

  璧山实验小学的评价改革成果颠覆传统的评价观念和做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评价变革,有效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具有标本意义。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教所副所长 张咏梅

  璧山实验小学教师的课堂目标明确,有相应的评价嵌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清晰把握教学方向,回答了“教学评一致”的课堂应如何促进学科素养落地。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办公室主任 秦建平

  这场“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践探索正确、科学、先进,璧山区委区政府、区教委及璧山实验小学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立德树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