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如何提升防控能力 “无疫小区”如何建新消费模式带来“新风口”无惧风雪鉴未知 长空万里探山河美国国会50多年来首次就不明飞行物公开听证芬兰和瑞典正式递交加入北约申请工信部:多部门继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日本核监管机构同意东京电力公司核污水排海计划
第009版:时事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社区如何提升防控能力 “无疫小区”如何建
新消费模式带来“新风口”
无惧风雪鉴未知 长空万里探山河
美国国会50多年来首次就不明飞行物公开听证
芬兰和瑞典正式递交加入北约申请
工信部:多部门继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日本核监管机构同意东京电力公司核污水排海计划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惧风雪鉴未知 长空万里探山河
——中国珠峰科考踏足“新境界”
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白少波 吕诺 李键

    登顶工作小组组长德庆欧珠(左)和队友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5月4日摄)。新华社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左二)在查看观测仪器数据(5月15日摄)。新华社发

  珠穆朗玛,海拔8848.86米。地球之巅,雄踞高原上,屹立蓝天下,高耸人心中。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60多年来,中国人对珠峰的攀登和探索从未止步。

  “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珠穆朗玛所在的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了解巍巍珠峰,感知青藏高原,无疑对世界气候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5年前,为揭示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壬寅春夏之交,“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启动,锚定青藏高原的“地标”。中国人再一次向地球之巅发起“冲顶”。

  在近年来规模最大、任务最难、挑战最多的珠峰科考“大会战”“攻坚战”中,顶尖科学家带领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掀开“神女峰”一层又一层面纱。

  地球之巅的科学召唤

  6500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塑造了今日耸立天地间、犹如巨型“金字塔”的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巍峨壮丽,珠峰魅力何在?

  登山家说,因为山在那里。

  “每一次登顶,都是向它致敬。”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副组长扎西平措,出生在珠峰脚下,今年是他第16次登顶珠峰,也创造了中国人登顶珠峰次数新纪录。

  科学家说,因为有太多未知。

  青藏高原的变化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珠峰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内容,它的生态系统变化,相当于一个微缩的地球景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表示,“哪里有未知之谜,科学家就向哪里进发。”

  21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第一次到珠峰。如今年近六旬,他还在不知疲倦地寻找答案:“臭氧浓度是否依旧的高?冰川风是否持续地刮?低氧加高浓度臭氧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邬光剑说:“这里的冰川如何变化、如何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冰芯记录研究中遗留的一些问题,都需要回答。”

  “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情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先后11次到珠峰开展科学考察研究,珠峰也见证了他从青年到中年的科研之路。“以前靠肉眼观测,现在借助先进设备,提升科学考察的精度,科学认知也更深刻。”

  科学之巅的中国力量

  今年“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德庆欧珠作为登顶工作小组组长,第五次登顶珠峰。

  5月4日,德庆欧珠带领的登顶小组科考队员,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建成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在峰顶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并采集了峰顶冰雪样品。

  紧随其后,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

  5月9日,冰川与污染物考察分队完成在海拔6350米的科考任务。他们利用专业无人机和3D激光扫描仪,对珠峰东、中、西绒布冰川进行高分辨率扫描,累计扫描面积达22平方公里,对冰川全面“体检”史无前例。

  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在世界第一高峰脚下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执行高空观测任务,升空高度达到海拔9032米,创造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新纪录、新突破,振奋人心。

  中科院珠峰站站长马伟强认为,此次科考集结的人才之广、使用的设备之先进、创造的新纪录之多,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科研事业的重视,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全世界科技事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精神之巅的中国丰碑

  “没有哪一座山峰比人更高!”珠峰地区高寒缺氧、生活艰苦,我国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贡献汗水、智慧和心血。

  西藏号称“雪域”。姚檀栋从事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也跟冰雪打了几十年交道,是中国冰芯研究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说:“姚老师在高原工作就像在平原一样,似乎从不缺氧。我想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让他始终精力充沛。”

  此次珠峰科考,还有不少女队员。适逢母亲节,她们感触良多。

  康世昌的青藏高原野外考察足迹始于1993年,在近30年的科学考察中,爬冰卧雪是常态。这次珠峰科考,康世昌再上海拔6350米营地,以身垂范把“论文写在珠峰上”。

  无惧风雪,中国人攀登不止。探究未知,中国力量再铸丰碑。

  (参与记者:田金文)

  (据新华社拉萨5月18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