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张亦筑)11月16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在重庆科学会堂举行。大会以“芯屏器合 才聚未来”为主题,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才融合发展,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共话人才培养路径,为重庆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引领全球科技变革与产业升级的战略引擎,人才是这一变革的重要基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王俊杰表示,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最大短板之一。他提出,破解人才难题需构建开放协同融合的新型人才生态体系,以“产教融合”打通供需堵点,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培养标准、共享实训平台;以“科教融汇”激活创新动能,形成“产业出题、科研答题、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以“多学科交叉”培育领军人才,打造兼具系统思维与跨界能力的“T型人才”“π型人才”。
欧洲科学院院长罗德里戈·马丁斯作了题为《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指出绿色材料研发与低碳制造工艺将助力产业实现生态与效益的双向共赢,我们可以创造更多降低能耗、环境友好型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他还特别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就像作家、艺术家创作一样,科学家也应该把更多想象力运用到科技中,很多新兴技术的涌现背后都需要想象力支撑。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维在主旨报告《铸就新质生产力,造柔性电子强国》中指出,柔性电子、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泛物联网、空间科学、健康科学、能源科学、数据科学是颠覆性技术八大发展方向。柔性电子凭借“轻薄柔透”四大特性,在信息显示、健康医疗、新能源、空天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认为,当前重庆在柔性电子领域已形成显著创新优势,相关技术成果已实现产业化落地,推动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十分值得期待。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授周明在主旨报告《工业软件:新一代智能制造的创新引擎》中指出,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拓扑优化、数字孪生、工业AI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推动制造业从“经验驱动”向“仿真驱动”转型。比如,波音、雷诺等企业通过仿真驱动设计,实现了产品重量显著降低与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重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凝聚共识、汇聚资源,更搭建了国际化的人才交流与产业合作平台,将推动重庆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为全国产才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相关新闻>>>
欧洲科学院中国中心落户重庆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张亦筑)11月16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人才发展大会现场,欧洲科学院、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就欧洲科学院中国中心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重庆在国际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领域迈出重要步伐。
据介绍,欧洲科学院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院,拟在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的支持下,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设立欧洲科学院中国中心。该中心将在促进中欧人才交流和技术转化,加速中欧在生物传感、智能终端、基础材料等领域相互交融,助推相关产业链快速应用发展,实现中欧双边项目从研发到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欧洲科学院院长罗德里戈·马丁斯表示,重庆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创新生态建设令人瞩目,欧洲科学院中国中心项目签约落地,将成为中欧人才交流与技术转化的重要桥梁。
会上,润西微电子、胜普电子等5家企业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签约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9亿元,涵盖智能制造、汽车电子、AI计算等关键领域。嘉陵江实验室、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等单位发布了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创新成果。其中,嘉陵江实验室的非标记超分辨光学显微系统,已在重庆多家三甲医院试用。
当前,重庆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作为全市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前沿阵地,已形成特色突出、链条完整、协同高效的“新型智能终端”“软件信息”“人工智能”领域现代化产业链。下一步,重庆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平台支撑,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全力推进川渝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
另据了解,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定于11月26日至28日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举行,将为产业选拔储备更多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