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9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规划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效。“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地,耕地保有量等15项指标全面完成。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扈万泰介绍,重庆是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城市。市政府批准实施41个区县(开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有效实施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管理有序有效。
五年来,重庆坚持以区县为单元优化空间格局,规划5个区县、1.25万平方公里为农产品主产区,10个区县、3.54万平方公里为重点生态功能区,23个区县、3.45万平方公里为城市化地区,形成全市一盘棋、区县有分工、优势互补的功能空间格局。规划耕地保护红线2664万亩,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92万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3411平方公里。坚决守住粮食安全根基,严格管控生态空间,有效遏制城市“摊大饼”式扩张。
在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方面,五年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2个重大项目高质量完成,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重庆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12个。
同时,重庆充分发挥山城江城本底优势,推进“两江四岸”“四山保护”规划治理提升,恢复水岸线山脊线,还江还山于民。着力降密度、限高度、疏拥堵,彰显“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的独特魅力。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十八梯、大田湾等传统风貌街区焕发新活力。
“十四五”期间,重庆还完成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和全域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形成了自然资源资产“一本账”,创新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等改革试点。
在全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重庆起草并配合制定直辖后首部土地管理条例,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等13项国家试点。以长期租赁等新型方式供应产业用地3695亩。审批新增建设用地411平方公里。新勘查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1处,矿产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在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水平方面,重庆构建全域全量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一体化管控体系。永久搬迁受威胁群众8.2万余人,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68个,通过成功预警,累计避免人员伤亡2759人,与“十三五”相比,因灾死亡人数下降65%。实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战,三峡库区431处存量危岩综合防治有序推进,今年内按期全面完成。
在数字重庆国土空间“一张图”建设方面,国土空间数据综合信息系统支撑全市1031个镇街地理空间、自然人、电子证照等五类基础数据有效融合,为全市146个典型数字化应用提供空间数据保障,打牢数字重庆三级治理中心建设基础底座。
在便民利企方面,不动产登记事项70%实现全程网办。五年来,全市化解城镇房屋遗留问题办证45.78万户、农村房屋12.63万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4项纳入全市“一件事一次办”。行政许可事项100%纳入“全渝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