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25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启动。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戴鹏介绍,2024年,全市检验检测产业总规模达597.63亿元,国家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数量领跑西部,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培育驶入“快车道”。
检验检测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正成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升级”,重庆如何走出一条检验检测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每一件商品在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体检”。
在两江新区水土新城,有这样一家“体检中心”——重庆万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标检测),其业务范围有检验检测、计量校准、技术研发等5大板块,检验检测覆盖食品、农产品、环境、中药材等13个领域,可提供2100项检测指标服务。
近日,面积扩大至3000平方米的万标检测新实验室正式建成投用。“在原有基础上,我们新增了恒温恒湿间、嗅辨室、外出仪器室、校准室等环境检测和设备计量系列功能间,配备了冻库等设施设备。”万标检测技术总工邓美林介绍,这些升级不仅提升了检测能力,更通过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Lims系统)实现了检测流程的全面优化,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这只是重庆检验检测产业蜕变的一个缩影。2024年,重庆检验检测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检验检测全链从业机构和企业共3336家,全链总规模达到597.63亿元。全市建成国家质检中心2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21个、市级质检中心批筹转化9个。初步构建起与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适配的检验检测服务供给体系。
市区联动形成合力
重庆检验检测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源于一场“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双向奔赴。
从市级层面看,市政府成立了检验检测服务业项目小组,设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含检验检测),持续强化政策支持。
2023年12月,《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发布,明确了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的目标。随后,市市场监管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十条措施》,从招商引资、产业基金、用地税收等多个方面为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激励。
各区县也积极响应,沙坪坝区等4个区县制定了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两江新区等8个区县相继出台促进检验检测发展措施。
以九龙坡区为例,该区在2024年10月出台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十一条措施》,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对新引进或新认定CMA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瞄准千亿级目标
戴鹏介绍,下一步,重庆将紧紧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全力推进《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实施,保障全产业链千亿级目标按期完成。
推动产业融合成为首要任务。重庆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创新“检测认证+”服务模式,提升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型储能及前沿新材料等检验检测水平,谋划布局新型检验检测业态。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关键抓手。重庆正在加快“检验检测在线(渝智检)”建设,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检验检测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加速进行检测设备和管理系统智能化改造升级,探索打造AI驱动黑灯实验室。
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投产、建设和储备,重庆检验检测服务业正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重庆检验检测产业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根据规划,到2027年,重庆检验检测服务业全产业链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其中上游年产值计划达到250亿元,中、下游年营收分别达到700亿元和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