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重庆组织近20家企业参展服贸会北城天街焕新多家重庆企业拿下订单看重庆如何重塑城市经济“毛细血管”两江新区道路运输企业信用高可获多项激励
第003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重庆组织近20家企业参展服贸会
北城天街焕新
多家重庆企业拿下订单
看重庆如何重塑城市经济“毛细血管”
两江新区道路运输企业信用高可获多项激励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观察
个体工商户突破255万户
看重庆如何重塑城市经济“毛细血管”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盈

  “个体工商户既是城市‘烟火气’的载体,也是经济活力与民生幸福的‘晴雨表’。”近日,在第四届“重庆市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启动仪式现场,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市个体工商户已突破255万户,且形态多样,正不断重塑城市经济“毛细血管”。

  然而,繁荣背后仍有隐忧:数据显示,个体工商户平均生命周期仅3.2年,融资成本较企业高3—5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率不足15%;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租金高企等因素,持续挤压其生存空间。

  面对这些挑战,重庆正通过政策创新、金融赋能与精准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扶持体系,助力255万户个体工商户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松绑

  从生存权到发展权的跃升

  凌晨五点,渝中区较场口,“杜氏面庄”已飘出第一缕面香。老板杜渐正指挥员工将凳子搬至店外新设的外摆区。

  “以前高峰期等位时间长,顾客流失率达30%。”他指着新增的外摆桌椅说,“现在外摆能多容纳几十人,日营业额从8000元涨到了1.2万元。”更让他满意的是,政策还减免了外摆区域的卫生管理费,每年省下2万多元,今年他还享受到税收减免和用工招聘方面的政策支持。

  这一转变源自重庆对个体工商户生存痛点的精准施策。根据重庆市《关于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允许在划定区域和时段设置临时销售点、扩大外摆经营,并依法减免相关费用。

  此外,重庆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创业者降低开业成本。

  许多初创者面临租赁商业门面成本高昂的难题,市市场监管局为此推出一系列场所登记创新举措:每个区县均设有微企孵化园、众创空间等,个体工商户仅需租赁一个工位即可完成经营住所登记,成本远低于商业门面;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者,还可直接使用淘宝、京东等网店网址作为住所进行登记。

  此外,重庆通过持续推行“一网通办”、释放场地资源等多项措施,帮助小店缓解经营烦恼,助力城市消费提振。

  金融活水

  从信用孤岛到融资通途的突围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个体工商户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重庆多措并举,畅通个体工商户融资渠道。

  近日,沙坪坝区一生鲜超市老板梁原在采购猪肉时,通过“村村旺旺铺”App尝试使用“村村旺商户e贷”,仅凭日常交易记录,就迅速获得10万元贷款,解决了新店开张的资金缺口。“就像拧水龙头一样方便。”梁原这样形容此次融资体验。

  长期以来,农贸市场个体工商户普遍面临传统融资手续繁、审批慢的困境。

  7月16日,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在江津双福国际农贸城推出专门定制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农贸市场贷”。该产品构建了专项核额模型,将商户入驻年限、库房面积、存货及应收账款等线下关键指标纳入评估。商户只需提供身份证,线上申请最快90分钟即可完成签约放款。

  此外,重庆还创新建立“数据增信”模式,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银保监部门,整合税务、电力、物流等12个部门数据,为个体户精准绘制“信用画像”。

  截至2025年8月,全市金融机构通过“个体贷”“稳岗贷”等专项产品累计发放信贷143亿元,惠及5.2万户个体工商户。例如,建行在渝北区推出“商户云贷”,最高额度200万元,已发放8.7亿元。

  “融资难,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评估难。”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负责人表示。重庆通过构建“信用评价+金融产品+风险补偿”机制,将个体工商户贷款不良容忍度提升至4%,高出普通小微企业1个百分点,并设立5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以解除金融机构后顾之忧。

  精准滴灌

  从大水漫灌到量体裁衣的进化

  面对数量庞大且需求各异的小店,政策如何实现精准“照顾”?重庆的答案是“量体裁衣”。

  在涪陵区市场监管局的“个体工商户服务站”,工作人员根据店铺类型为“铭福斋”糕点店提供定制方案:“您的店铺属于‘发展型’,建议申报‘渝字号’商标品牌。”这家传承三代的老店通过参加电商培训,线上销售额已占四成。

  目前,重庆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分型分类机制,将个体工商户按经营规模、行业特性和信用等级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类,并从中遴选“名特优新”(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对象进行重点培育。例如,涪陵区52户“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获得了包括创业补贴和展销优先等专属政策支持。

  差异化服务覆盖多元经营场景:渝中区为夜市推出“移动餐车定制服务”,统一配备环保设施;荣昌区建设非遗工坊,支持传统手工艺人进行产品设计与传承。

  涪陵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为每户‘名特优新’对象配备成长导师。”他手机中的“服务群”里有市场监管、税务、金融部门人员,还有电商运营和品牌策划专家,正实时为“李妹妹葱油饼”对接渠道并商讨中央厨房方案。

  精准服务带来乘数效应。饿了么平台在启动仪式上与100家“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达成合作,预计年内带动线上销售额增长300%。更值得期待的是,重庆正推动个体工商户融入“链主”企业供应链——已有17家五金个体工商户成为长安汽车的二级供应商。

  “政策越来越好,路子越走越宽。”杜渐的一句话道出了众多个体工商户的心声。当前,重庆已构建起全方位支持体系,努力让255万户个体工商户持续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