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上半年重庆农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突破26.55亿元重庆奋力当好绿色发展“示范生”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重庆居家适老化改造最高补贴3000元两江四岸美如画重庆企业公益托管点让职工告别“暑假焦虑”
第001版:要闻
 下一版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
上半年重庆农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突破26.55亿元
重庆奋力当好绿色发展“示范生”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重庆居家适老化改造最高补贴3000元
两江四岸美如画
重庆企业公益托管点让职工告别“暑假焦虑”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
逐步建成全领域多层次绿色生态体系
重庆奋力当好绿色发展“示范生”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见习记者 董存春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肩负着“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职责使命。

  近年来,重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今日起,本报开设“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专栏,对我市强化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建设美丽重庆,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重要任务。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肩负着“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职责使命。

  从推动制造业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到一批珍稀动植物重新活跃于大众视野,再到城乡风貌焕然一新——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庆,江水潺潺、青山郁郁葱葱,山与水和谐交融,人同城双向奔赴。

  近年来,重庆把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纳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中加以推进,逐步建成“全领域、多层次”绿色生态体系,并坚守绿色生态安全底线,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落地见效,奋力当好绿色发展“示范生”。

  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转型

  重庆工业“含绿量”连续3年西部领先

  日前,长安汽车通过一系列在节能低碳与绿色转型方面的创新举措,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称号,并被行业第三方机构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认定为“绿色节能五星企业”。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在5G、AI、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方面应用广泛,带动企业实现制造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0%,能耗降低19%。目前,长安汽车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工厂3个。

  “如长安汽车这般的‘国字号’智能绿色工厂,在我市制造业领域为数不少。”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6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8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各项数据年均增量连续3年实现西部领先,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数字重庆建设加快推进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绿色转型的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渝企绿色转型步伐——

  比如,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通过将车间所有设备互联互通,从产品装配、测试到包装,全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带动生产效率提高近140%,运营成本降低近30%,单位能耗降低近15%。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云智控系统”,将10台空压机和100多台生产设备进行连接,运用控制器、传感器等智能设备进行生产,不仅减少用工成本,还带动生产用电量降低10%。

  目前,重庆正通过强化“数绿融合”,探索绿色制造体系培育“新赛道”。

  2024年,市经济信息委通过收集全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生产经营”4个方面的数据,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发上线“工业绿效码”应用,实现企业赋码评级、绿色诊断服务、绿色技术推广等数字化应用“一码通”。同时,该委还联动金融机构开发出专门服务工业企业融资的应用模块,将“工业绿效”评级与企业的绿色贷款利率深度挂钩,有力有序推动传统高排放或较难减排的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今年3月我市举行的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把加力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7项重大任务之一,促进“企业循环生产、园区循环运行、产业循环链接”。

  对此,市经济信息委表示,将全面推进“工业绿效码”应用,加快建设三级贯通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计划到2027年,全市累计新建200家绿色工厂、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个绿色园区和24个近零碳园区试点,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70%以上。

  建成“全领域、多层次”绿色生态体系

  提速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仲夏时节,梁平区竹山镇安丰社区“尾水湿地公园”草木繁茂、曲径通幽,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去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以梁平区为样板,全域推广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助力美丽重庆及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市域范例。其中,竹山镇安丰社区“尾水湿地公园”是试点地段之一。

  竹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由于场镇部分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在场镇一侧形成占地近8亩的臭水塘。

  改变,源于梁平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做好湿地保护修复的同时,还合理利用小微湿地资源,形成“小微湿地+”推广体系。

  当昔日的臭水塘变为湿地公园,不仅外在面貌焕然一新,其内在也“大有文章”——竹山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之后的水,将先排放至小微湿地,通过小微湿地进行深度净化后再流入附近的龙溪河,从而充分发挥湿地净化水质、优化人居环境的作用。

  如今在巴渝大地上,多条如龙溪河这般的河流日渐水清岸绿,为群众带来人水和谐的幸福感。今年初,我市公布首批通过验收的16条市级“幸福河湖”名单,逐步绘就“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一城一江一风光”的江河新画卷。

  绿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带来的另一成效,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提速助力”。

  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县,山高坡陡,全县岩溶地貌面积409.82万亩,由于土层薄,经暴雨冲刷后破坏力强,一度成为库区生态的“脆弱区”。

  为此,巫山充分利用脆李根系庞大、土壤抓力强,能够绿化山体、锁住水土、平衡生态的特点,通过创新“石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科学规划种植30万亩脆李,实现脆李果实年产值超过18亿元,形成“生态为产业增值,产业为生态添绿”。

  在南川,位于金佛山东麓的山王坪片区,依托当地优越生态资源建成的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被评为“中国首批森林氧吧”。目前,山王坪片区正在建设“高山康养度假产业带”,将形成集聚文旅、社区、运动等多类特色的康养业态空间,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以上推动绿色生态建设带动产业绿色发展的实践,不仅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生的新路径,亦为我市构建起“全领域、多层次”的绿色体系。

  坚守绿色生态安全底线

  将“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龙河湖海场断面的日均值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两者浓度均已超过考核目标。”不久前,石柱县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以及丰都县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的负责人,同时收到这样一条预警短信。

  这条预警短信是由“巴渝治水”应用系统自动发送,提醒相关责任单位及人员关注水质异动,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2023年4月,按照全市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市生态环境局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谋划开发“巴渝治水”应用系统并于当年底上线投用。目前,这套系统监测感知点达1.1万余个,水环境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由此前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以内。

  近年来,重庆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加快推进“巴渝治水”“巴渝治气”等一批应用系统建设。

  如今,“巴渝治水”应用成熟运行且运用经验向全国推广,“巴渝治气”应用投入实战化运行,“巴渝治废”应用上线运行,这些应用系统均在全市环境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重庆还持续深化改革赋能,在提升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方面展现新作为,包括加力实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表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积极办理涉及生态环保领域的群众举报投诉,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民生“幸福账单”。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一直以来我市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建立生态安全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持续深化成渝协作,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率先成立跨省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工作小组。同时市级改革项目“完善川渝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川渝联合执法经验向全国推广。

  当前,重庆锚定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目标,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的“九治”攻坚,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