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吃饭”:新中式餐饮成风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开启迎宾模式今年重庆将选派1337名“三区”科技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2024“渝味360碗”集中亮相去年重庆38.68万人次无偿献血亚洲第一高墩如何“长成”
第003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回古代吃饭”:新中式餐饮成风尚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开启迎宾模式
今年重庆将选派1337名“三区”科技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
2024“渝味360碗”集中亮相
去年重庆38.68万人次无偿献血
亚洲第一高墩如何“长成”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湘复线高速磨寨乌江特大桥,索塔顶距离乌江水面约320米
亚洲第一高墩如何“长成”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6月14日,渝湘复线高速公路亚洲第一高墩矮塔斜拉桥——磨寨乌江特大桥实现合龙。大桥为何成为“亚洲第一高墩”?这“亚洲第一高墩”是如何在1245个日日夜夜里慢慢“长成”的?记者采访了相关设计和建设人员。

  “抬高”大桥建成互通,游客进出阿依河景区快半个小时

  磨寨乌江特大桥高耸入云,站在地面仰望,犹如挂在云端。中铁一院桥梁设计负责人陈红儒称,大桥索塔顶距离乌江水面约320米,相当于100多层楼高。

  为何大桥设计成“高耸入云”?陈红儒给出了答案: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设置服务区和下道互通,让游客可以快速进入阿依河景区。

  他介绍,建设高速公路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交通条件,带动沿线经济和旅游发展。

  由于大桥所处位置离阿依河景区较近,设计团队决定在附近设服务区和下道互通。可由于这里位于乌江“V”字形深切河谷,地势陡峭,方圆10多公里范围内都很难找到适合设立服务区和下道互通的位置。

  设计团队通过多次勘察和研讨,决定抬高设计标高,将大桥升高,利用桥头山顶平坦地形建设阿依河服务区以及阿依河互通。这样,渝湘复线高速通车后,市民驾车从阿依河互通下道,到阿依河景区只有11公里,用时不到15分钟,比现在走渝湘高速节约半小时左右。

  施工人员在如此高空中作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设计人员运用了数字风洞技术模拟风的运动状态等,检算施工过程桥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智能施工神器助力,桥墩如春笋般“节节拔高”

  “高耸入云”的大桥,是如何魔术般建起来的?

  “高墩建成非一日之功。”参与建设的中国铁建港航局现场负责人余涛表示。

  他介绍,大桥共浇筑混凝土约15万立方米,安装钢筋约2.2万吨。为方便施工,团队将桥墩分成37个小节段,每节段高5—6米,通过一节段、一节段多个循环施工,让大桥桥墩如春笋般“节节拔高”。

  “这过程中的施工神器就是智能液压爬模设备。”余涛表示,项目部量身定制了一套超高墩、大截面、重型全封闭智能液压爬模系统,代替了传统费时费力的手动机械系统,让施工实现了指尖操作。

  在智能液压爬模系统操作平台上,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按钮,输入位移、位移差、液压系统压力等相关数据,就可实现对施工过程精准操控。

  管理人员打开手机上的“云终端”,也可实时远程查看模架运行数据及监控视频等相关信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精心养护桥墩:冬天“蒸桑拿”,夏天“造雾”加湿

  冬天“蒸桑拿”、夏天“造雾”加湿,浇筑后的混凝土得到精心养护,这一点十分重要。

  余涛表示,桥墩建设时间穿越四季,如果环境与混凝土温差过大或湿度不足,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等问题。

  智能液压爬模系统设有混凝土智能养护系统,在夏天高温环境里,它可自动开启“造雾”功能,就像“加湿器”;在冬天低温环境里,则可自动调高温度,营造“蒸桑拿”环境。

  同时,大桥还有全智能温控系统,就像一台大空调,设有温度、湿度监测元件,可以实时测温、自动调整指令,精准地保证湿度和控制温度,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内。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管理,桥墩一天可以顺利‘长高’1米多,效率比传统方法施工提高约25%。”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