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打造科教新模式  给“双减”加点料非学科类培训价格总体平稳财政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打造科教新模式 给“双减”加点料
非学科类培训价格总体平稳
财政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
打造科教新模式 给“双减”加点料

本报记者 沈静

    学生正在创成科技馆内体验科普展品。本报记者  沈静  摄

  “哇,原来汽车方向盘是这样运作的。”“在这里我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近日,重庆市杨家坪中学D区新开放的创成科技馆内,传出了欢声笑语与声声赞叹。创成科技馆是重庆科技馆与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馆校合作”的产物,也是杨家坪中学在“双减”道路上的又一次创新。

  近年来,杨家坪中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开创了鲜明的特色。学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依托各界的科技支持和智力扶持,继续在传承中创新,在奋斗中前行,吹响科技强校的号角,培育成果转化的动能,开拓多方共赢的格局,走好特色发展的道路。

  “六一”成就 助力特色育人路

  “十八岁意味着告别稚嫩,应守住自己年轻生命里早已拥有的真诚和善良;十八岁意味着懂得感恩,不要忘记父母的辛勤养育和老师的谆谆教诲;十八岁更意味着勇于担当,肩负起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上个月,教师李璧君在杨家坪中学举行“十八而志 人皆大成”高2022届成人典礼上为学生们送上真挚祝福,学校为学生送上成年大礼包,在学生的气质中烙下母校的印记,这是杨家坪中学以“六一”成就持续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赋能的一次体现。

  学校开设“阳光课程”、建好“阳光小屋”、推动“阳光阅读”,旨在用“一颗阳光心”点亮向上向善的心灵“印记”;构建大体育课程、坚持体质评价、做好后勤保障,旨在用“一副好身体”武装强力刚健的体质“印记” ; 通过特长培养、才艺展示、涵养底蕴,为学生厚植品味高雅的艺术“印记”;养成学习习惯、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规划习惯,旨在用“一个好习惯”汇聚水滴石穿的习惯“印记”;发挥伙伴的示范性、增强伙伴的亲密性、扩大伙伴的广泛性,旨在用“一群好伙伴”烙印情深意笃的同伴“印记”;建好思政大队伍、打造思政大课堂、营造思政大环境,旨在用“一生好品格”镌刻广博高远的人格“印记”。

  在杨家坪中学,随着“六一成就”特色育人路径的落地开花,集成了大成文化、课程体系等菁华,体现了“双减”的政策要求,发挥了“五育并举”的内在功能,留下了令学生受益终生的“印记”,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实践道路。

  智慧共建 融合育人新途径

  “周末可在图书馆自助借书,还可在图书馆上自习到晚上8:30。”重庆市杨家坪中学一高一学生告诉记者,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进入图书馆、宿舍以及学校大门等,而这些智能识别系统的信息在他还未进校便已经完成采集。利用学校管理系统,新生在家就可提前知晓自己的班级、宿舍等信息,免去了入校不能进入校门、未及时获知班级信息等问题。

  在杨家坪中学,这样的智能化操作屡见不鲜。杨家坪中学在全市率先大规模使用云办公系统,云办公系统有着多终端登录、无地域限制的特点,让教师们随时随地运用云端资源进行备课、上课或是学习等。

  不仅如此,杨家坪中学去年还上线了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成绩分析、学生管理、新生入学、综合素质评价、资源建设等日常应用智能化便捷化。高效使用学科实验室、录播教室、微机室、图书馆等场馆,多次承接市区级教研活动、赛课活动和阅卷工作等。

  杨家坪中学并没有止步,而是继续在营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上下足功夫,力求筑起一个教育发展的新起点。

  馆校合作 开启教育新篇章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上个月,重庆科技馆·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馆校合作”启动仪式暨重庆市学生生涯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杨家坪中学举行。启动仪式当天,杨家坪中学创成科技馆一期正式开放,该科技馆建筑面积15597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科技文化空间”“科技体验空间”“科创产品展示空间”“VR智能生涯空间”“创新劳动空间”“大成创客空间”等9大空间,实现了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实践与创新、科学与人文、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逛科技馆”,就近体验科学的魅力。

  杨家坪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打造一个示范区,通过合作共建共享,共生共赢,走出科技和生涯教育创新发展的特色之路,培养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为全市教育事业贡献九龙坡的特色路径和经验。

  如今,“馆院企校”正以积极开放的格局、共赢的目标,探索合作共建的新模式,这正是大力普及科技教育、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学生生涯教育、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务实举措。杨家坪中学不仅搭建了区域生涯、科技、劳动教育的融合平台,开创建设了生涯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牵引了教育的融合革新,更将有效助力区域“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推进科技文化与区域特色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