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科技打牢涪陵榨菜“芯片”的根基合川区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首次在LHC上发现中微子行踪海底石油是怎么勘探和开采的
第05版:科技创新·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科技打牢涪陵榨菜“芯片”的根基
合川区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首次在LHC上发现中微子行踪
海底石油是怎么勘探和开采的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东南农科院实施榨菜种源保护技术攻关
科技打牢涪陵榨菜“芯片”的根基

    渝东南农科院科技人员正在进行人工授粉。通讯员 黄坤华 摄

  本报讯 (记者 刘壹刀 通讯员 蔡敏)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日前,记者就我市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榨菜种源保护和核心技术攻关情况,采访了重庆市渝东南农科院(下称渝东南农科院)有关负责人和科研人员。

  榨菜是涪陵的一张亮丽名片,有近400年种植生产和120多年产品加工的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涪陵榨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对涪陵榨菜实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仅是确保涪陵榨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提升涪陵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渝东南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张致力如是说。

  在农业领域,种业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一个国家的农业是否强大,种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据张致力介绍,渝东南农科院于2020年成功创建重庆市作物种质涪陵芥菜库,目前拥有全世界种类最丰富的芥菜类蔬菜种质资源1500余份,其中茎瘤芥(榨菜)种质资源200余份。发现、鉴定并命名了4个芥菜新变种;提出了中国芥菜四大类16个变种的新分类系统;研究证明了中国是芥菜的原生起源中心或起源中心之一,西北地区是中国芥菜的起源地,四川盆地是芥菜的次生起源及多样化中心等。

  种质资源是良种创新的基础,也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关键。种质是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通俗地讲就是生物体的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在渝东南农科院芥菜种质资源圃和榨菜亲本繁殖基地,该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沈进娟,正在清除资源及亲本繁殖的杂株。她沿着基地边走边看,仔细观察每一株菜苗,当发现叶形、株形有异的杂株时,便会一一拔除。

  沈进娟告诉记者,清除杂株是确保榨菜种质及品种纯度的重要环节。沈进娟从事芥菜(榨菜)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10余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杂株过目就能识别出来。她强调,必须把杂株一棵不剩全都拔除,否则杂株自身会产生大量的混杂种子,花粉也会落到亲本柱头上进行杂交,从而产生生物学的混杂种子,影响种质资源及繁(制)种的纯度。

  沈进娟介绍,从1973年开始,涪陵就推出了“第一代”榨菜新品种,其中包括“蔺市草腰子”“三转子”、枇杷叶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通过系统培育,推出了“涪丰14”“永安小叶”等,榨菜丰产性得到了显著提高。2000年后,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榨菜杂种优势利用,先后推出“涪杂1号”“涪杂2号”“涪杂5号”“涪杂8号”“青晚1号”等多个杂交品种,不仅丰产性得到了再次提升,而且对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的抗性也进一步加强。

  2020年至今,渝东南农科院推出了“第四代”榨菜新品种——“涪优203”“涪优928”“渝直80”“涪优3000”等。“第四代”榨菜新品种通过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远缘杂交技术,在保证丰产、抗病的同时,还具有低皮筋、低空心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榨菜加工品质。

  “尤其是‘涪优928’,在低皮筋、低空心方面有了更大突破。”沈进娟说。与目前重庆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相比,“涪优928”的皮筋含量降低10%以上,空心率降低20%至30%,产量提高10%左右。目前该品种正在进行示范种植,今后将会大面积推广,为重庆榨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品种支撑。

  目前,涪陵已经培育出榨菜新品种15个,并得到广泛运用。创制榨菜远缘杂交育种材料400余份,为未来榨菜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在未来榨菜“芯片”开发利用方面,张致力介绍,渝东南农科院正致力于宜机化品种的培育,为推动榨菜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打下基础;同时不断提升榨菜的附加值,深入挖掘青菜头的营养价值、功能性,进一步提升风味和口感,为大健康食品提供优质的食材来源。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