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浅说拾起残叶一滴粉红种植多年的心事苋菜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深海浅说
拾起残叶
一滴粉红种植多年的心事
苋菜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深海浅说

钟芳

  浩瀚壮阔的海洋世界一直吸引着人类不断探索。《深海浅说》(2020年10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是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撰写的一部关于海洋科学的专著。作者在十余年深海科普工作的基础上,收集最新资料创作了该书,为我们揭开了深海大洋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一场迷人的海洋探秘之旅。汪院士自称,“撰写这本《深海浅说》,就是想提供一份既能获取深海知识,又能当作消闲读物看的科普材料。”

  全书共分为“初探深海大洋”“发现海底是漏的”“发现第二生物圈”“海底在移动”“解读深海档案”“祸从海底来”“深海藏宝”“无风也起浪”8个篇章,内附150幅精美插图,生动地将神秘的深海世界呈现在世人面前,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书里,汪院士以富于趣味性的事例和严谨的科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解说海洋科技与海洋文化知识,并展现了人们探索海洋的智慧与勇气。

  最近10来年,中国对海洋的发展非常重视。更重要的,海洋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前景,现在的海洋经济已经逐渐从表层网海底移动,海洋经济的中心在下移。国际上对海洋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应该加强海洋文化。海洋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既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几十年,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在迅速地变化。从古书上记载的“没水采珠”到21世纪对深海探索技术的研发成功,人类到海底一探究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汪品先院士是推动中国深海研究的先行者,他于1999年在南海主持中国海区的首次大洋钻探航次,实现了我国深海科学钻探零的突破。2011年至2018年,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该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海洋界规模最大的基础研究计划,使南海进入国际深海研究前列。2018年5月,82岁高龄的他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下潜到了千余米深的南海,发现了深水珊瑚林。数十年风风雨雨,汪院士见证了祖国海洋科研实力的发展壮大,他是最有资格做中国海洋科普的人。

  《深海浅说》一书填补了中国深海科学“元科普”的空白。它通过实例剖析和历史回顾,从深海的基础知识“说”起,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层层深入,介绍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全球大洋深部结构与成因、海洋碳循环、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与海沟的地质、流体和生命过程、现代海底金属成矿、“蛟龙号”科学深潜……每个知识点的背后,均有众多的实例和小故事进行支撑,让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也能轻松阅读,眼界大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