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介绍 苏晓鹏,中共党员,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重庆长安望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种装备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兵工学会会员,中北大学硕士生企业导师,海军装备采购评标专家,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理事。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西南兵工局“优秀共产党员”,长安工业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最美兵器人”“最美兵装人”,长安工业公司科技先进个人,长安工业公司“第二届长安工匠”,首届“最美长望人”。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科技进步奖,长安工业公司科技进步奖,主要从事新型产品研发工作,带领团队开展了多种原理产品创新研发及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了多个首次突破,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有力支撑了多个背景型号项目的立项;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在产品技术领域走出了一条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设计”的道路。 |
 |
①苏晓鹏在办公室认真准备材料。 |
 |
②苏晓鹏进行现场讲解。 |
 |
③苏晓鹏为员工讲解项目工作。受访者供图 |
“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同志们!猛进!猛进!同志们!猛进!猛进!”这首雄壮的“厂歌”在重庆长安望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种装备研究所(下称长安望江)人人都会唱,苏晓鹏也不例外。长安望江的前身,是位于重庆江北的第21兵工厂,抗战期间是日本侵略者轰炸的重点目标之一。仅1940年至1941年就遭受敌机轰炸14次,地面厂房和设备损失800万元,死伤职工40余人。为了激励全厂职工的斗志,郭沫若亲自为这群可爱的兵装人写下了这首铿锵有力、高亢激昂的歌曲。每当工作疲惫之时,苏晓鹏就会用手机播放这首歌,为自己“充电”蓄能。
兵装人的工作伟大而隐秘,沉默且坚守。他们的工作看上去和其他岗位的工作一样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内里惊涛骇浪。因为他们的心中常常燃烧着一团名为“热爱”的火焰,这团火焰在黑暗中熊熊燃烧,时不时就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催促着苏晓鹏这样的兵装人争分夺秒地向前奔跑。
不忘初心 心系国防
扎根基层练内功
几乎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军事梦,苏晓鹏也不例外。从小热爱国防兵器装备的他,大学选择了攻读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年,苏晓鹏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作出了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抉择。
“我当时具有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别的同学都选择了当时就业形势及待遇更好的机械电子专业,而我因为从小就对兵器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十分热爱,选择了继续攻读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直到博士毕业。”苏晓鹏略眯着眼,回忆起了当年的求学岁月。
就读硕博期间,苏晓鹏参加了多项国防科研项目研制,进一步坚定了投身国防事业的信念。博士毕业后,有许多单位向成绩优异的苏晓鹏提供了优渥条件,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带着对兵器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的热爱,带着对所研究项目的深厚感情,他毅然选择来到重庆,来到长安工业,继续在特种产品领域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我的这一决定,当时很多朋友都不理解,但我从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随着回忆的深入,苏晓鹏的眼神渐渐坚毅起来。
自参加工作那刻起,苏晓鹏就扎根科研一线岗位,主动要求到基层设计室,扎根基层苦练内功。作为高学历人才,他坚持在基层不断向老科研人员学习,向一线工人学习,亲自到样机装配现场、试验靶场学习。先后参与了公司多项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制,主动承担并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有力促进了项目顺利开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心系国防的不悔追求。
甘于奉献 攻坚克难
关键时刻显担当
在工作中,苏晓鹏常常主动承担起科研项目中的重点技术攻关工作。
2011年,公司某重点型号项目定型试验陷入了困境,急需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攻关与保障。苏晓鹏临危受命,接受任务奔赴北疆荒原,这一去就是半年多。
传说中,北疆的草原牧场很美:“那里奶水像河流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但实际上,在作家的纪实散文《冬牧场》中早年的北疆荒原则是:“铺天盖地的雪啊,它们不是飘落的,而是射子弹一样射落的。”牧民住着地窝子,化雪水喝,没有蔬菜水果吃,没法洗澡洗头,没有网络,看不成电视,更没有微信朋友圈。在这样的北疆荒原,苏晓鹏要冒着-30℃的严寒,与项目组同志一起从原理上分析问题。不迷信表象、不迷信经验,凭着过硬的科学素养与扎实的科学功底,苏晓鹏与团队一起,使得一个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被逐一攻克,产品以优异的状态顺利完成了鉴定试验。
面临繁重的科研工作,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但最令苏晓鹏遗憾的还是对家人的亏欠。2011年,适逢苏晓鹏妹妹结婚,当时试验任务非常紧,面临着亲情与国防事业之间的抉择,为不影响试验正常进行,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继续留在试验场。2013年因项目工作加班,苏晓鹏又错过了弟弟婚礼。2014年,孩子出生刚一周,苏晓鹏就接到了出差任务,面对还在医院的妻子和孩子,他只能带着满心的牵挂和对家人的愧疚再次投入到国防科研事业中,用工作的接连成功和项目的不断突破来回报家人的理解和付出。
“因为从我选择加入国防科研行业那一刻起,肩上就增加了这种为国防科研事业而奉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选择加入国防科研事业那一刻起,苏晓鹏就把为国防作贡献的责任与使命担在肩上,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军工科研人的使命担当!
挑战自我 勇于创新
开拓产品新突破
创新永无止境,奋斗书写人生。苏晓鹏深知创新在现代装备研发中的重要性,始终把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作为工作的最大目标。
2012年,苏晓鹏承担了公司某重点科研项目的重大创新研究项目攻关,他查阅了数百份国外相关专利和参考文献,长时间奔波在科研调试与试验现场,亲自参与调试并与现场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相应问题的解决办法,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技术问题,最终带领项目团队一举破解了困扰该项目多年的瓶颈。
几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苏晓鹏牵头国家和公司的重点项目十余项,实现了系列新型自动机发射技术原创性突破,多款创新型自动机产品均一次性打响,开启一系列产品模式,多项创新性技术研究填补了公司研究空白。同时,苏晓鹏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5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三轮样机的设计、试制、装配和试验工作,实现了公司Ⅱ类产品技术新突破,使公司在该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实际行动为公司科研工作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最难能可贵的是,苏晓鹏还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首次实现了轻型特种装备研发突破、超轻型特种装备研发突破、超低后坐力特种装备突破……这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有力支撑了背景型号项目的立项争取,将产生巨大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有金石般的至诚,我们有熔炉般的热烈,我们有钢铁般的坚韧”,正如长安望江“厂歌”中唱到的那样,在特种装备研发工作中,苏晓鹏的坚持犹如磐石。他坚定地做一颗有灵魂的子弹,哪里有需要,就冲到哪里,攻克哪里,胜利在哪里!他不断探索特种装备研发的全新领域,提供持续有力的技术支撑,用实际行动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