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因县里“四大家”选调文秘人员,我从来凤镇上的一名教师改行进入政协机关工作。
刚到政协,当时的领导就安排我当农业专委会的联络员。我是中师生,又是“街上的人”,对农业陌生得很,心里有点儿不想去。领导教育我:年轻同志要加强学习,多岗锻炼,在政协工作要学会当“全才”。就这样,从农业专委会到经济专委会,从科教专委会到提案专委会,政协工作5年,我轮岗4个专委会当联络员,参加了数十次政协调查视察活动。作为文秘人员,起草撰写了4年的全委会工作报告,特别是《关于璧山十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关于璧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政协重大调研报告。这些文字材料,政协的几位主席从立意谋篇上给我指导,字斟句酌地修改文字,让我受益匪浅。政协工作五年,我广泛地涉猎了农业、工业、科教、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璧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我在政协已工作3年。在这期间,我撰写的论文《着力做好组织工作,发挥政协整体功能》在重庆市政协理论研讨会上获奖,我还做了交流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的《加强政协机关年轻干部的培养》被《人民政协报》采用。这一年,我成为了一名政协委员,并且连续担任了五届共23年。这是我人生中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
在23年的委员履职中,我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委员培训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认知,对人民政协产生的发展历史和作用有了了解,对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与历史价值以及人民政协的初心所在有了感悟。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胸怀,关注民生为民鼓与呼的情怀,合作共事肝胆相照的襟怀,无不在我心里刻上深深的烙印。
在23年的委员履职中,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政协是个“人才库”,委员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他们思想活跃,很有本事。各种会议和活动中的讨论,政协领导和委员们的发言,都很有思想,很有见地。分析问题有深度切中要害,提出建议有高度把握全局,那些真知灼见让你茅塞顿开。只要认真记录和感悟,会后稍加整理,他们的发言就是一篇篇十分漂亮的文章。这样的过程经历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也能像委员们那样条理清晰、入情入理地脱稿阐述,练就了领导干部的一门基本功,还曾担任了两年璧山县人民政府的新闻发言人。
在23年的委员履职中,我的工作作风得到夯实。“团结民主”是政协工作的主题,政协工作没有行政手段,靠的是协调,遇事更多的是商量。这种“有话好好说”的方式方法,培养了我的民主作风。无论是在教委工作时与基层教师的沟通,还是在人民医院与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平等尊重这种具有鲜明政协特色的风格,亦成为我个人的工作风格,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调查研究是政协参政议政的基础工作,要想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撑、实践的印证、数据的分析和综合的研判。委员履职无论是撰写提案,还是反映社情民意,都要做深入调研,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情况,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水分。
从政协出发,一路走来,我担任过璧山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提案法制委员会主任、县教育工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我都未曾忘记自己是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