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借助先进的航天器能够把人类一帆风顺地送到遥远的外太空,那么,你是否愿意在某一个适宜的星球上定居下来,成为太空中的新居民?假如“移居梦”变成现实的话,人类长期在太空中生活,又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太空居民:人类将如何在无垠宇宙中定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以科学而专业的阐释,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别有洞天的太空乔迁图景。
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万杰克,系美国资深科普作家和科学记者。成书中,万杰克融入了大量航天及宇宙太空知识,系统分析和预测了人类征服太空所面临的挑战。对人类进入太空,飞向月球,登陆火星,到最终成为“宇宙公民”,进行了热切展望。阅读本书,将有助于我们对深空探测和太空旅居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尽管受全球变暖、自然灾害,以及人口膨胀、瘟疫、大规模核战争、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人类几度想迫切地离开地球,另觅新的去处,但是,站在科学角度而言,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依然是当今人类宜居的家园。毕竟,地球上的亿万生命历经艰难而漫长的进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万物生灵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阳光、温度、大气压力、重力、宇宙射线……每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都给地球上的生命以不尽的滋养。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科学技术能够支撑着人类离开地球,飞往浩瀚的太空去长久生活,置身遥远的星汉,人类是否能够真正适应它那种陌生的环境,还真的很难说。况且,现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还存在着高成本、高风险、低回报率等技术瓶颈,如果这些先决条件不解决,人类大规模迁往外太空,就很难得以实现。最关键的是,进入太空以后,没有了大气的保护,宇宙中充满了致命的高能粒子;没有了重力,人类的健康更是会受到极大的危害等等……但是这一切欲在短时间内解决,显然还言之过早。因此,人类大规模乔迁太空的计划目前来看还任重而道远。
万杰克认为,人们持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外太空,不是为了逃避和忽视地球上的问题,相反恰恰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所共同面对的生存危机,让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加美好。譬如,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能根据气流、云团的趋势走向提前预测气候的变化,从而有效规避极端天气的影响。即便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也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对地球上的煤、石油、木材和珍贵矿物的依赖,从而使地球上的生态文明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在书中还特意提到了中国航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国空间站的建立,为人类开辟新的探空之旅并最终成为太空居民,做出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