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家园动物与科技晨雨住读观美人鱼表演有阳光的上午
第16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江上家园
动物与科技
晨雨
住读
观美人鱼表演
有阳光的上午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文学

动物与科技

冒建国

  动物与科技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动物身上奇特的本领和特殊的功能,却与科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为科学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设计原理和技术,其奇妙的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许多人造机器。

  响尾蛇与“热定位器”: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它靠鼻子上的颊窝器官进行“热定位”,灵敏到0.001度的温度差都能感觉出来,反应时间不超过0.1秒。爬虫、小兽在夜间入睡以后,凭着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也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们根据响尾蛇的这一奇特功能,成功地研制了现代夜视仪,它可以把月亮和星辰投下的微软光线增强6.4万倍;根据这种功能,科学家们制造了空对空的“响尾蛇导弹”,这种导弹不仅可以根据发动机发出的少量热量来追踪飞机与舰艇,而且还能根据在空中或水中留下的“热痕”来“顺藤摸瓜”地跟踪追击目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了更为完善的仿生红外探测器,使导弹的功能更加扩展,我国科学家早已经学会了制造这种先进的导弹。

  蝙蝠与“超声波雷达”:蝙蝠的视力近乎失明,它是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的。目前,模仿蝙蝠按摩按照目标情况随时调整脉冲参数和调整方向的探测方法,已经应用在雷达系统中,提高了雷达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科学家们还模仿蝙蝠回声定位功能的原理,仿制出了可帮助盲人探路使用的“超声波眼镜”,以及用于军事目的的“声纳眼镜”。

  夜蛾与“超声波报警器”:夜蛾在胸腹之间有一对特殊的听觉器官,叫作鼓膜器,可以从很强的背景噪声中分辨出距它30米远的天敌蝙蝠发出的超声波。此外,夜蛾凭着身上一层厚密的茸毛,还能吸收蝙蝠发射的探测超声波,这种神奇的“隐身”技能,使捕食者无可奈何。科学家受此启发,发展了隐身技术,把类似夜蛾茸毛的材料装在飞机、导弹、舰艇等军用装备或设施上,大大减少了目标被雷达、红外线和超声波发现的概率。

  蝴蝶与“迷幻伪装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圣彼得堡被德军包围,希特勒企图用轮番轰炸来摧毁这座城市的防空系统。危急中,昆虫学家施万维奇从蝴蝶翅膀的花纹和色彩能迷惑人视觉的现象中得到启发,提出了“蝴蝶迷彩伪装的设想”。施万维奇的迷彩伪装方案,开创了现代伪装技术的新时代。以后人们又从蛇、斑马等动物的自然保护色中得到启发,研制了伪装网、迷彩服、伪装涂料等,对军事人员、武器装备以及后勤设施等进行伪装,达到了以假乱真、隐蔽安全的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