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探索文学、世界、思想和人体自身的新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与科学,特别是与解剖学、数学和光学的特殊关系的发展,同古希腊理想主义的灵感一起赋予文艺复兴创作者们鲜明的个性。
这部《为自然书籍制图》(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讲述的是“16世纪人体解剖和医用植物书籍中的图像、文本和论证”。作者楠川幸子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科学历史和哲学研究员。这部视角独特的科学史著作,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书籍的制作工艺、流播方式、医学状况、解剖学、植物学、艺术等多项研究,旨在将图画视为自然书籍的一部分来进行考察。
全书紧扣富克斯的《植物史论》、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两部著作深入分析。从书籍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层面入手,由于印刷工艺的局限,早期的医学绘图从画家起笔作画与读者见面经历了复杂周折的过程,大多数的作品都涉及作者(有时就是医学解剖所得)、画家、雕版工、印刷工、填色工等多道工序的分工协作。不同的工艺、工具、技艺水平和材料对绘图有着重要影响,纸张、毛笔、颜料、刻印方式(蚀刻、雕刻、凹版、凸版)、印版材料(木、铜、石、钢),填色人员的熟练程度和艺术修养以及参照模板等因素甚至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后的成品效果。
维萨里是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界的新星,参与了欧洲长期奉为圭臬的盖伦学说拉丁文版的编辑和出版,在实践中发现盖伦关于解剖的描述和实体解剖有很多差异之后,维萨里承受压力,坚持“人体是真正的书本”。《人体的构造》是实事求是地描述人体的一次革命性尝试,为配合该书的文字阐述,维萨里准备了约250幅插图,亲自监督书籍出版流程中安排插图的具体细节,从而证明了解剖发现的真相可以通过文字和图解得到很好的说明。
本书还提及格斯纳尚未出版的《植物史》所绘的图画,进一步讨论图画在书籍出版前植物知识在形成过程中是如何被使用的,以此与富克斯的《植物史论》形成照应。本书采用了欧斯塔基描绘个别器官的雕版画,与维萨里图画中的理想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本书还参照了马蒂奥利、普拉特等人的论述,以证明人们看待图画对于自然知识的价值的不同态度,以及为此目的对图画的各种各样的巧妙用法,揭示了与自然相关的科学研究在当时是一个实验性且多元化的研究。这些个别穿插的讲述,拓展和丰富了全书的内容,让我们更多地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人文的璀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