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分泌的一种酸,比柠檬和陈醋还要酸,它就是——胃酸。在胃黏膜的保护下,正常胃酸不但不会腐蚀我们的身体,反而有很多生理作用,包括“腐”碎食物、刺激胆汁分泌、杀死病菌等。如果说乖乖呆在胃里的胃酸是个好学生,那么到处窜的胃酸就是个“熊孩子”,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那么,哪些疾病和胃酸有关?如何管好自己的胃酸呢?
失控的胃酸到处腐蚀身体
消化道中有3种溃疡的发生,都和乱窜的胃酸有关。
往上窜:“腐蚀”食管
在人的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有一个贲门,如果这个门关不紧,胃酸从贲门“窜上来”到食管里,会造成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及周围组织不适,出现烧心、泛酸症状,还会表现为反复咳嗽、咽部异物感,甚至出现口腔溃疡、胸闷、心慌等情况。食管既不耐酸也不耐碱,如果经常性的胃食管反流,食管就会发生糜烂,导致反流性的食管炎,再严重一点形成溃疡,溃疡再严重形成狭窄或梗阻,若长此以往,食管发生器质性病变,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食管癌。
往下窜:“腐蚀”十二指肠
胃酸向下窜到幽门,会导致十二指肠球部发生溃疡,形成一个糜烂面或者溃疡面。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年轻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主要表现为饥饿时隐痛不适,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饭后2~4小时又痛,进餐后可缓解。
窜“入”胃壁:腐蚀胃黏膜
人体正常的胃黏膜表面有一层黏液层保护我们的胃壁,除了这个黏液层,胃黏膜之间的细胞是紧密连接的,一般的胃酸是无法穿透黏膜层的。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激因素,或烟酒刺激等,破坏了黏膜层的细胞结构,胃酸就会有机可乘,跑到黏膜下面导致黏膜损伤,逐步发生炎症,形成糜烂溃疡,在反复的胃酸刺激下还会形成胃穿孔。
6步管好调皮的胃酸
少吃刺激性食物
胃酸过多,有泛酸、烧心、胃灼热等症状的人,应该少吃或不吃甜食、糯米制品、油炸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以免刺激胃酸分泌。此外,要少喝浓茶、咖啡,最好不要饮酒。
规律吃饭,细嚼慢咽
胃酸多的人,吃饭时要注意几点:定时定量,规律进食,避免过度饥饿,用餐时情绪平和,专心致志;细嚼慢咽,咀嚼食物时,口腔会分泌大量唾液,其中的碳酸氢盐和黏液有抗酸作用,有助中和胃酸,其中的消化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少吃盐,盐的渗透压高,对胃黏膜伤害很大,易导致胃炎或胃溃疡;不要吃得太饱,饮食过饱会引起胃内压力增加,胃气上递,导致反流。
吃苏打饼干
如果出现反胃、吐酸现象,可以吃一两块苏打饼干应急,能快速中和胃酸,缓解不适。少量喝苏打水也可以。
饭后不要立刻躺下
睡觉时,可把床头稍微垫高,使人躺下时身体稍微形成一个角度,防止胃内食物回流。睡前2~3个小时不要进食。
左侧卧减少胃酸滞留
胃酸反流在躺下的时候最严重,所以常常睡到一半才会感觉到烧心。有研究发现,正确防范胃食道反流的睡姿是向左侧卧。因为侧睡会影响肠胃、食道及其他器官的位置,当向左侧卧时,胃部比食道低,胃酸就不容易回流到食道。
不要长期服用药物
若长期服用抗生素、硝酸甘油等,对胃食管黏膜有一定损害,会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
此外,在恐惧与焦虑的情况下,胃酸分泌减少,而愤怒时增加,抑郁、绝望时胃酸分泌率降低,会影响消化功能。因此,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利于防止胃酸乱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