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早完整印刷书《金刚经》河北黄骅发现一处金代制盐卤水井成都考古新发现 或可揭秘古蜀文明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史上最早完整印刷书《金刚经》
河北黄骅发现一处金代制盐卤水井
成都考古新发现 或可揭秘古蜀文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史上最早完整印刷书《金刚经》

    现存大英图书馆的《金刚经》末页。(资料图)

  在印刷术发明前,所有书籍都是手写而成的,这类书籍后被称作 “写本”。唐代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就有了印刷书,称为“刻本”,当时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字书和历书等。目前,公认的有史以来最早的完整印刷书,是一卷公元868年的《金刚经》。从此印刷书经过1100多年演进,才最终成为开学时同学们领到手上的,散发着油墨味的课本。

  佛教经典《金刚经》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共一卷,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的传播。《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高僧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年)译出。此后的译本和注疏都有很多。三藏法师玄奘也曾出过《金刚经》的译本。

  该经文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着或留恋。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其中之精髓,也成为古今多个文学作品中频繁引用的佛教偈语之一。

  唐代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此后的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民间普遍使用的仍是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凸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一下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雕版印刷术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

  雕版印刷之神品

  公元1900年,尘封千年的敦煌藏经洞被开启。在重现于世的诸多珍宝经卷中,有一卷公元868年的《金刚经》雕版刻本极为精美。它全长 487.7厘米,高24.4厘米,用7张纸粘卷而成。全书完整无缺,图文浑厚,印墨均匀,质朴清晰。末尾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字样。唐咸通九年也就是868年,这个时间距离唐朝建立已经过去了250年。

  该《金刚经》雕版刻本前面为释迦牟尼说法图像,后面是经文。其中,卷首的扉页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左上角榜书“祗树给孤独园”,主题为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向四众弟子宣说《金刚经》的场景。有单线边框。扉画中央释迦牟尼身着通肩袈裟,正结跏趺坐在莲花筌蹄上说法。上有天盖,配以翠叶,或为“祗树”之意。左右有护法金刚。构图繁简得当,人物表情生动,刀法纯熟细腻,线条圆润流畅。

  其余页面的《金刚经》正文,也是通卷文字秀美、唐楷风格浓郁,刀法洗练,墨色均匀清晰,完全不似1100多年前的古老印刷书,充分展示了唐代雕版印刷术之高超。

  公元868年的《金刚经》雕版刻本曾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公认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此后虽有刻印年代稍早的韩国庆州武则天时代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和日本奈良的《陀罗尼经》等印刷佛经被发现,然而简陋粗疏,且残缺不全。而咸通印本《金刚经》大致完好无缺,且刻印精细,远胜此二者,被誉为“雕版印刷第一神品”。

  不过,该《金刚经》雕版刻本原物于1907年被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从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英国伦敦,现收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