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情绪体验可以诱导情绪事件结束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状态。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研究表明这种情绪上的“宿醉”会影响我们对未来经历的关注和记忆。纽约大学心理学系和神经科学中心副教授、资深作家莉拉·达瓦奇解释说:“我们如何记忆事件,不仅是我们所经历的外部世界的结果,而且还受到我们内在状态的强烈影响,这些内在状态可以持续并影响未来的经历。”
当你已经达到处理和反应情绪的极限时,情绪宿醉就会发生。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在一场聚会中,从一群朋友转到另一群朋友的时候,每个人携带的信息都扑面而来。不出一会儿,你就会知道,某一位朋友经过紧张激烈的竞争,终于得到了理想的工作,他在讲述时,你也禁不住跟着他讲话的情绪,时而紧张,时而激动。而另一位朋友可能情绪低落,因为她刚刚失恋,还被信任的朋友背叛,你在倾听时也忍不住愤慨和伤感。
这就是典型的高敏感型人格(HSP)。这类人,往往具有极强的同理心,更容易了解他人的情绪,并因吸收了这些情绪而受其影响,就像是自己的一样。
此外,由于高敏感人群倾向于过度分析事情,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忽略的事情上,所以,即使对方没有直白地表达有什么事情正困扰着他们,这类人也能敏感地察觉到,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小心翼翼地试探或回避,甚至有意识地给予某种不露痕迹的温暖关怀。
然而,很快地,自己就会被这些事困扰。第二天醒来时,往往会有如宿醉一般的疲惫感,尽管你并没有喝酒。与此同时,任何微小的噪声,哪怕是窗外悦耳的鸟鸣都会让你焦躁。你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你喜欢或想做的事,只有疲备和烦躁。
情绪宿醉发生在你已经达到了承受能力、过度刺激、处理和回应情绪的极限时——这些经历可能会让你精神和情绪泛滥。这时,如果有人问一句“怎么了”,出于好意,你可能会回答“没什么”,但实际上你的感觉已经不能更糟了。
《共情者的生存指南》的作者、加州大学精神病学家朱迪斯·欧洛芙(Judith Orloff)在《今日心理学》上解释说,这种体验可以作为太多的社会化或强迫性互动留下的“残留物”。她说,有毒的情绪会持续存在,让你感到疲惫、不适,或者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
但她还强调,情绪宿醉是相对正常的反应,我们经常会经历‘情绪宿醉’,而且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
纽约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莉拉·达瓦奇(Lila Davachi)说:“我们记忆事件,不仅是我们所经历的外部世界的结果,而且还受到我们内在状态的强烈影响,并对未来的经历也会持续影响着。”
这些发现清楚地表明,我们的经历确实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心理和情感状态。有时候人们会把治疗后的疲劳称为“情绪衰竭”,但这不是最准确的描述。
美国中西部大学临床心理学主任亚当·弗里德博士(Adam L. Fried,PhD)称,当压力水平过高,让人感到不断枯竭、不知所措、疲劳和易怒时,就会发生“情绪衰竭”。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南》的作者、注册心理治疗师勒丽莎·勒布朗克(Lise LeBlanc)解释说:“当你长时间保持压力水平过高的状态,从而耗尽你的精神和情感资源时,你就会变得情绪疲惫,精疲力竭。”你无法及时充电,所以早上醒来时,感觉就像前一晚倒在床上时那么疲惫。”
对很多人来说,压力反应会让人筋疲力尽。所以人们在心理治疗中讨论一些让自己有压力的事情后,也可能感到疲倦。“谈论那些对情绪影响很大的事情,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压力,让我们感觉身心俱疲。”弗里德博士称,“有些人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比如参加真正重要的考试、接受评审,在压力状态结束后,他们都会经历类似的身体疲惫。”
他解释说:“谈话疗法通常是一种释放,许多人正在释放他们积攒多年的东西。”这种释放和分享的过程可能会让人身心疲惫,身体疲劳。因此弗里德认为,对一些人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为了保持自己承受这种压力而花费的精力;只有在他们“卸下”了自身背负的东西后,才意识到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疲惫。
经历任何形式的情绪宿醉都不会是件高兴的事,但能够觉察和正视正在发生的事实就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给自己时间去处理和解决,否则大脑就没有办法修复洞察力、改变思维模式和释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