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来桃花源踏青,寻找春天,邂逅诗意,阅读草木之华,是我的必修课。而今天,我还想去太古洞参悟下石之华。
从绿树村边合的隐逸村,到太古洞,有一段长长的走廊,山峦起伏。迎面就是一簇石笋丛,矗立在水池中,像是一个古人编织的花冠。我把它喊作“太古花冠”。它是大自然给太古洞戴上的绚丽花冠。路过熬硝古池和古人遗迹之时,我仿佛穿越了一千年,仿佛看见旧时的硝烟、曾经的烟火。
一座雄伟的石桥横亘在地下河的上方。它高达30米,跨度18米。它的名字很美,称为“地生桥”,令我想起银河的鹊桥、西湖的断桥。地生桥是洞体崩塌、溶蚀、侵蚀过程中残留的基岩体。
一个串珠样的美池边有一些盲鱼在游,鳞片银光闪闪,五脏六腑清晰可见,美得令人心醉。几万年前,它们的祖先,偶然的机会,顺着地表水跌入了溶洞。既来之,则安之,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鱼儿都是勇士。无边的黑暗抹去了世界的色彩,使它们的眼睛退化,但是它们依然潇洒,倏忽而东,倏忽而西……
一只蹲着的蟾蜍背着一大串的葡萄,是想送给我吗?这些石葡萄可比人参果还难得。洞顶滴落的水珠,飞溅开来的雾气,一微米一微米地凝结,历经万千年,才结出如此硕果。
一幅足有两百多米长的“山河画卷”,堪称鬼斧神工。石笋林立,宛如瞳瞳人影,怪石嶙峋,恰似灵兽守窟。有一柱擎天,有雨云倒悬,有白浪滔滔,有像雄狮怒吼,有猛虎下山,有山鹰展翅,有烈马奔腾,有浮云片片,有莲花朵朵,有西风卷帘,有春风拂柳……
在溶洞中,水流的形态决定了钟乳石的形态。滴水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流水形成了石幕、石瀑布;非重力水形成了石花、卷曲石等。这里溶洞的缝隙特别多,滴水、流水、非重力水比比皆是。因此,这里成了太古洞的精华。
这对叫“千年之恋”的钟乳石,好似一对期盼重逢的恋人,一个从下向上焦急等待,另一个从上向下归心似箭。石钟乳、石笋每100年增长约1厘米。它们看似相拥在即,实则遥遥无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抱住对方。这或许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看似咫尺之隔,其实千年之遥。
走着看着,我的眼睛不够用了。一对“并肩厮守”的石笋,在绿莹莹的星河之间含情脉脉,就像一对有情人白头偕老的模样。我想起那些令人心醉的爱情。凝视霸王盔,心中风云涌动,马啸弦鸣。大自然以一把水刀——饱含溶有碳酸氢钙的水竟雕刻出这样一个惟妙惟肖的将军头盔。而刻在石壁上的“太古日记”,则像一本洪荒史册,记录了太古洞的前世今生。“纤纤玉手”仙气飘飘,“凌波微步”武侠感满满……
最后,一条洞道让我沉思。它不美,却雕刻出奇美的太古洞、静美的桃花源。我仿佛是逆着时间之河,反向经历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从地表塌陷,到崩塌大厅阶段,再到地下河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