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奉节:种得花椒树 荒山变“金山”冬瓜夏季栽培四要点最高法发文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司法保障作废声明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奉节:种得花椒树 荒山变“金山”
冬瓜夏季栽培四要点
最高法发文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司法保障
作废声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节:种得花椒树 荒山变“金山”

刘政宁 谢模燕

  近日,在奉节县石岗乡明水村的花椒基地里,饱满的青花椒挂满枝头,现年74岁的罗遵太一边采收花椒,一边感慨花椒产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石岗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路径,依托绿水青山,因地制宜发展花椒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石岗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曾经荒山难变现 村民都往外面搬

  盛夏时节,走进石岗乡明水村,成片的花椒树绿浪翻滚,微风拂过,椒香扑鼻。田间地头采收花椒的农民成群结队,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殊不知,2016年以前,走进村里,很久才能遇上几个干农活的老人,显得十分冷清。

  明水村地处石岗乡西北部,距离奉节县城50公里,该村曾经以种植水稻、玉米、土豆为主,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成本增加,未实现规模化种植,经济效益差,全村700余户2000余人,大多数选择外出务工,或直接搬到县城和镇上居住,导致村里一半以上土地撂荒,更无法带来经济效益。

  村民王永祥说:“我的子女都在外面务工,一年难得回来几回,家里的地都是我和老伴两人耕种,以前有时耕种不过来,就种一部分,荒一部分,很是心疼。”

  明水村的情况在石岗乡不是个例,在该乡四方、瓦坪等村都存在村民外出土地撂荒的现象。

  因地制宜谋产业 花椒绿了荒废田

  面对这种情况,当地党委政府多次到各村收集老百姓的产业发展意愿,并多方考察项目,寻找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经过多方考察,当地干部遇上了正在走访奉节周边县准备投资花椒产业的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随即邀请到石岗乡实地考察。经过考察,召开专家论证会,最终项目成功落地明水村。

  “石岗乡海拔120~1450米,全乡境内多个村地处海拔300~800米,乡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梅溪河穿越全境,非常适合花椒产业发展。”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秀生说。

  2016年9月,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入驻明水村,在该村发展九叶青青花椒1500亩,并通过对树种进行升级改良、本地驯化,树苗成活率不断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增强,该公司种植规模也持续提升。

  经过近年的发展,该公司又扩展了花椒品种,引进了大红袍、天知椒一同种植,并在石岗乡明水村、四方村、瓦坪村发展花椒6000余亩,常年带动1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

  与此同时,政府还引导公司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花椒产业,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石岗乡又相继成立了3家公司和3个专业合作社,在昙花、田树、罗汉、厚坪、镇江等地发展花椒4000余亩。目前,石岗全乡花椒种植已达1.06万亩,花椒种植让曾经的荒废田滚动起层层椒香绿浪。

  乡村振兴在眼前 延长花椒产业链

  乡村产业振兴,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关键。石岗乡在扩大花椒种植规模的同时,建设花椒烤房20个、冻库6座,并利用300万元鲁渝协作资金修建加工厂房,建设鲜花椒、干花椒包装和花椒面、花椒油加工生产线3条,延伸花椒产业链。

  同时,石岗乡还积极让石岗花椒品牌化,注册了“三峡洛源”“梅溪河”两个商标,让品牌“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扩大石岗乡花椒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

  乡村振兴就在眼前,对于未来,他们还有更多想法和规划。“石岗花椒比其他地方的花椒要晚熟一个月,生长期更长,品质更好,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石岗青花椒的品质指标达到A级、国家一级标准。”王秀生说,目前,花椒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他在发展好花椒种植产业的同时,正在谋划青花椒产业带动健康养生基地和假日青少年儿童回归自然田园生态生活教育基地项目,因为这里不仅有花椒,且四季都有蔬菜和水果,杏、脐橙、板栗、核桃、李子、桃子等各种水果应有尽有,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康养得天独厚的条件。未来,不仅要让这里产业兴,也让这里的人气更旺。

  石岗乡党委副书记李泽银表示,下一步,石岗乡将围绕花椒小镇建设,加大对产业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