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核爆炸试验首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是这一年我出生了,当时我爸爸一个月的工资是六十几元,算是高工资了。一般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四十元,还要养活多个子女。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那个年代,普遍平房居多,吃、穿都是定量凭票。我就读于苗儿石小学时,教室还是简陋的砖瓦平房,教室里的黑板就是木板刷上黑油漆,角度不对还会反光。教室的窗户有的已经破损了,冬天挡不住寒风,夏天遮不住酷热。平房的屋顶是一片一片互相衔接的半圆形灰色瓦片,一下雨,有的地方还会因瓦片破了而漏雨。这时老师会用脸盆或水桶来接雨水。同学们则分别坐在避开漏雨的地方。“滴答、滴答”的水滴声伴随着老师的讲课声,给安静的课堂插入点点小乐曲。
学校的运动场是用泥土铺平的一个大坝,晴天扬尘,雨天泥泞。在操场的正中央有一个用石头垒成的台子,那是我们的舞台。操场边上还有一个由钢管焊制而成已锈迹斑斑的篮球架,篮球架的底座是老师们搬来几块条石压着,使其稳固。我们就在这里玩耍嬉戏,上体育课,做广播操,举行大型活动。那时物质十分匮乏,将废旧的橡胶手套剪成橡皮筋;将鸡尾巴毛制成毽子;用树枝制成弹弓;烟盒纸、糖纸成为小伙伴用来比赛的道具,就是我们的玩具。
1976年,邻居买了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机,每到傍晚7点,在邻居家门口都会挤满了大人、小孩观看电视。一般5点多钟就会有小孩搬着小凳“占位子”,就这样,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关于党中央重大活动的新闻,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党中央的精神。1977年9月恢复高考,据当时的国家教委1978年公布的数据,全国参考610万人,录取仅40.2万人。据说那年整个猫儿石地区参加考试的有几十人,只考取了四人,我哥哥就是其中之一,那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让我们现在都难忘。知识改变命运,从此哥哥成为了船舶工业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启了他人生的新起点。受哥哥的影响,1983年我成为了一家大型企业的工人,1985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并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创建重庆市精神文明工厂的活动中,不分上下班,加班加点,为机器、设备涂油漆、做清洁,连续奋战一个月,双手磨起了老茧,但依然坚持。我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受到了领导和师傅们的好评。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单位被评为“重庆市精神文明工厂”。这一年在组织和领导的推荐下,经过选拔,我调入总厂团委工作,同时参加了江北区党校的考试,正式成为一名中央党校函授学员。随着对知识的向往与渴求,参加了专科升本科的学习,并于1995年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2003年经过推选,我成为江北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05年,由于企业搬迁,享受国家政策,我光荣退休。
时光荏苒,2020年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亲身参与,切身体会了党带领全国人民防疫抗疫的伟大实践,看到了党和人民心连心,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身为中国人,我倍感自豪。
如今,我享受着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倍增,感谢党,感谢国家,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比蜜还甜。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工程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