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清新雅园别样红“逆袭”考上名校 这些方法可借鉴完善课后服务 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遗失声明作废声明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清新雅园别样红
“逆袭”考上名校 这些方法可借鉴
完善课后服务 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
遗失声明
作废声明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课后服务 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

朱昌俊

  课后服务要来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遴选确定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并梳理汇总了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通知明确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长期以来,由于孩子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的衔接不畅,孩子接送及放学后的照料与教育辅导,成了一个突出的教育难题。不少家庭只能寄望于隔代看护或者把孩子送入课后晚托班,这增加了家庭负担和教育成本不说,也在客观上强化了社会对于课后补习、培训的依赖。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明确提出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有望带来多方面的社会增益。   要求学校承担起解决“三点半难题”的责任,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确实具有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是一个综合成本最低的方案;另一方面,学校在教育体系中,本就应该承担起主体性作用,课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学校教育主体性角色的一种回归和强化。  

  课后服务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等教育责任的重新分配,必须要处理好各方关系。比如,对于有人担心这会不会造成学校和教师压力过大的问题,教育部已明确提出,要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同时建立健全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完善参与教师和人员补助政策。只有加快这类配套支持体系的建设,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和教师的顾虑。此外,在具体落实中也要避免将课后服务机械地执行为“补课”,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总之,推广课后服务,一定要坚持实现教育质量提高、社会教育负担减轻“双赢”的原则。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