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助力冬奥 气象服务精准而周密人工智能助力生物分类我国多颗“天链”中继卫星联合保障天地通话清晰流畅全球首个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问世
第07版:科技创新·项目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助力冬奥 气象服务精准而周密
人工智能助力生物分类
我国多颗“天链”中继卫星联合保障天地通话清晰流畅
全球首个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问世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球首个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问世

刘霞

  近期,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出全球首个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有望加快绿色氨生产的步伐,催生新的绿氨经济。

  氨是全球重要的化肥生产材料,有助于维持全球的粮食生产。目前,人们使用名为“哈伯—博世流程”的成熟工艺。但该工艺生产1吨氨会排放出1.9吨二氧化碳,氨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8%。

  有鉴于此,莫纳什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基于磷盐的生产过程,这一新工艺有望克服氨生产过程中碳密集的弊端。研究人员解释称,他们目前正在探索的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包括电化学氮还原反应,该反应只需空气、水和可再生能源,即可在室温和压力下产生氨。而且,最新研究证明了利用反应堆中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氨和肥料的潜力,反应堆可以小到冰箱大小,因此,最新方法可以在农场或社区推广。

  莫纳什大学化学学院布莱恩·苏里安托博士说:“2019年,全球氨总产量达到1.5亿吨,氨成为世界上产量第二大的化工商品。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到2050年,氨的需求量将达到每年3.5亿吨。但目前的生产工艺不仅碳排放量大,还需要高温高压,只能在工厂的大型反应堆中实现。我们的最新研究表明,可以在室温下高效地生产氨。”

  氨也被广泛认为是未来国际航运的理想零碳燃料,预计到2025年,市场价值将超过1500亿美元。研究人员之一、国际著名化学家道格·麦克法兰教授认为,使用碳中和生产技术,到2050年也可以将氨用作燃料,取代化石燃料。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